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12课:《金铜仙人辞汉歌》 .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28515
  • 上传时间:2025-11-18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2.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金铜仙人辞汉歌
    资源描述:

    1、金铜仙人辞汉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唐诗流派众多,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中有一种类型的诗歌,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这类诗歌我们一般称为咏史诗。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更是蔚然成风。咏史诗有三种类型,或咏古迹,或怀古人,或忆古事。前两种类型的咏史诗我们都曾经学过,请大家回忆一下。咏古迹之作有刘禹锡的石头城(学生齐背),这首诗借咏“空城”(南京城)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怀古人之作有刚刚才学完的杜甫的蜀相(学生

    2、齐背),借怀古人(诸葛亮)来抒发对这个三国贤臣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那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忆古事的咏史之作、借回忆历史事件来抒发感情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二、诗歌背景1国运衰微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强藩四起,兵祸连年,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加上德宗、宪宗都宠信宦官,猜忌在朝官僚,致使宦官掌权,国运衰微。2身世飘零诗人本是李氏宗亲,但家道没落。面对国家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

    3、,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官,由京赴洛,在国运衰微和个人身世飘零的情景下,途中作了这部作品。三、听录音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四、诗歌讲解1诗前小序学生自读,思考小序有何作用?交代诗歌的写作缘起。2诗歌逐层分析第一层:刘郎是谁?有没有得以长生?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仍是一名过客。“夜”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图景画面:雕刻精美的栏杆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

    4、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就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氛围特点:悲凉幽冷的秋景思想感情:因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引发的感伤【前四句慨叹物是人非,交代背景】第二层:此四句的描写对象是什么?金铜仙人。根据注解的提示,金铜仙人要被从哪里迁往哪里呢?长安至洛阳。课本上用了“千里”两个字来形容,给人的感觉是千里迢迢,远离之悲加上远行之苦,叫人不堪忍受。“东”句的诗眼是哪两个字?“酸风”是怎样的风?“酸”字妙在何处?(刺骨的寒风。风刺骨,眼酸;别离伤,心酸。)“射”出其不意,有何效果?(“射”有速度,有力道。极言秋风的凛冽、惨烈、尖利。)“空”句写景为什么不按常理用“魏月”而

    5、用“汉月”?相思怀旧是经典的诗歌主题,而月亮这一意象就常常被诗人拿来表达这一主题。这一轮“汉月”,更加突显了铜人对旧朝的依恋和不舍,传递了一种怀旧的悲怆。“忆”句的比喻妙在哪里?铜人具有“人性”的一面,涔涔的、沉重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铅水”又与铜人“物性”的一面相吻合,构想新奇独特。【次四句叙写初离汉宫,凄婉难抑】第三层:送客时用“衰兰”包含了什么感情?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的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所致。以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诗人的愁。“天”句司马光称“奇绝无对”,它妙在何处?苍天之上,日出月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衰老。此

    6、句设想奇伟,感情炽热执著,意境深沉博大。尾句是如何抒写铜人的离情别绪的?从听觉落笔,波声邈远,情思绵绵,前路茫茫。【末四句描绘出城后途中,景哀情哀】3诗歌写作目的诗人李贺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金铜仙人被魏主迁离汉宫这件历史事实的?写作目的何在?拟人手法。在国运衰微、身世飘零的背景之下,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五、咏史诗归纳咏史诗,是历史题材的议论抒情诗,它或咏古迹,或怀古人,或忆古事,从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喟叹朝代的兴衰更替,或感慨岁月的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六、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思路1对主旨的理解:弄

    7、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能够做到知人论世。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李贺因为感叹国运衰微和个人际

    8、遇的不幸,因而回想前朝历史,借以抒发感慨。这些诗人写历史或古人都是有一定的意图的。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们由于不同的艺术技巧,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对于同一历史题材,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我们在鉴赏古诗时,要仔细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感于项羽乌江自刎这一历史事件的三首诗歌。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本课就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

    9、如此。2对手法的掌握: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议论为主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七、堂上拓展阅读李商隐的诗贾生,回答下面问题。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 “贾生”,就是贾谊。“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思考: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本是幸事,作者为什么要用“可怜”一词来形容?作者通过咏史,对现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求贤”“前席”原来不是为了询问济世安民的良策,而是为了询问鬼神之事,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自然是可惜可叹。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胸怀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12课:《金铜仙人辞汉歌》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851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
  •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