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7)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7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教学 教案 第四 单元 中国建筑 特征 WORD
- 资源描述:
-
1、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学生在文本阅读和理解方面容易“隔靴搔痒”。因此,这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便是引导学生“入乎其里,出乎其外”。在教学设计中以“中国式”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先指导学生理解中国式建筑的科学知识,再引领学生感受文章中易为人所忽略的闪亮光华人文精神。领悟到语言背后的“温度”也就明白了这篇课文的价值。【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简洁严密的语言风格。2、引导学生“文寻其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3、领悟作者寄寓文中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热爱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
2、本特征,并梳理文脉,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文字下流淌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建筑是人类在洪荒年代为求得生命的安顿而建造的,建筑本是为生命服务的。唯此,人们总希望居住的环境处处洋溢着生机。如今建筑已经不单单是用来遮风避雨的,而是一件艺术品。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感受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魂。二、研读课文(一)晓文意1、活动:在“中国”和“建筑”之间加一个字,理解“中国建筑”其实是“中国式建筑”。2、结合课前预习,师生一起梳理九大特征。3、根据九点特征的功用做出大致分类。(二)通文脉1、思考文章后半部分写了是什么,它和“九点特征”
3、有什么样的联系。明确:由具体表面写到抽象深层。2、什么是可译性?提及“别的民族”是不是离题,提及的目的是什么呢?小结:梁思成用精准,生动的语言把繁杂,晦涩的建筑学知识变得“平易近人”,这正是一代建筑学大家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匠工气度。(三) 悟匠心1、一般认知中科普文章是理性的、冷静的,中是不是这样呢?品读语言的情感。2、补充梁思成的人生经历,提示学生注意“时代”和“眼泪”。材料一:1928年(27岁),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1937年(37岁),发现中国现存最早的木质结构建筑五台山唐代佛光寺大殿。1944年(43岁),抱病撰写中国建筑史1946年(45岁),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19501955年,主持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1953年(52岁),为了北京城古建筑的拆除文体和吴晗争论,被气得失声痛哭。1954年(53岁),中国建筑的特征发表。材料二: “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现时隐,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 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三、交流探究梁思成“坚守中国式”在当下有没有现实意义。四、小结: 一篇文章匆匆读过,我们既看到其中固态的建筑,又看到流动的文明;既有理性的科学,又有感性的热爱。让我们带着对一位学者的敬意,继续思索【板书】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式严谨、准确、生动 笔底含情匠 工 匠 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04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