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 (1)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工开物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 1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教学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科学之光天工开物两则教学目标:1扫清文言障碍,理解文意,将文章脉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2.仔细研读重点段落,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科学思想,尤其注重比较相关联的几种因素。3.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字记录文明,文明在文化经典中传承。教学重点:文言理解,文意、文意梳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科学思想。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研读的中国文化经典是明代宋应星编撰的一部科技著作,这部书传到西方之后,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其中记载有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二、文脉梳理
2、、文意理解请认真阅读稻部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你的理解呈现出来。(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核心关键词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相关联内容的图解方式。)1展示学生前置性学习情况,与学生研讨。学生研讨后明确:比较核心关键词的选择,天工开物和稻是从属、包含关系。2.根据天工开物目录,引导学生思考:乃粒位于上篇第一,珠玉位于下篇第十八(天工开物共18部分内容),能体现作者宋应星怎样的思想?引导学生明确:贵五谷轻金玉。结合67页注解:尚书 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可以看出作者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思想。尤其是稻部分,稻在五谷(小麦、大麦、黍、稷、麻、豆等)之后,却满足当时民用口粮的十分之七。“天工开
3、物”一词取自尚书“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意为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可见宋应星对农业、手工业的推崇,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3.研讨学生预习作业请a同学梳理:第一段的内容,从粘性、功用、形状和颜色来给稻分类。提问:正文中间括号部分内容为作者原注,有什么作用?同学研讨后明确:夹注对正文做了补充说明,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语言生动有趣,舒缓叙事节奏,调节阅读气氛。比如对粳、糯的分类更加细致,稻的功用为酒为粥的不同,尤其是婺源光、浏阳早、吉安早更能体现出稻谷种植普遍,竞相争胜,各秀一域。请b同学梳理,第二段从程序角度出发,可以将稻的种植分浸种、播种、分秧(此处引
4、导b同学将“生芽后分栽进一步调整成2个字),再加上第三段内容收获。请c同学分享湿种时间:春分、清明,提问解释社种。补充说明社日。推出结论:农业生产中天时因素的重要性。请d同学分享香稻、旱稻、晚糯排序为什么与第四段内容不一致。研讨后明确:作者对香稻的客观实录能反映出作者崇尚实用、追求实学的科学思想。教师点评e同学,“对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等的记载,是之前科学著作中从没有记录过的,可见其价值和意义。这种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解说,恰恰是这项技术得以流传后世并运用在实践中的原因。教师点评f同学梳理非常立体;g同学结合手绘做了创新,图文并茂,思路清晰,补充介绍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配了123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1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