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求谏 (2)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求谏 2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 资源描述:
-
1、求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相关的文言知识,培养概括能力。 2.能够把握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2、把握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日常生活中有人批评过你或给你提些意见吗?那你是如何对待的呢?二、 复习检测:(一)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皆失其举措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意动用法:主若自贤,臣不匡正名词作状语: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二)古今异义词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古义:举止今义:举动措施(三)文言句式意念被动句:虞世基等,寻亦诛死言而不用,则相继以
2、死。“为所”表被动: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定语后置句:百僚进见者又比见人来奏事者三、 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唐太宗认为纳谏有着怎样的作用?在求谏中记录了很多唐太宗关于求谏的名言,看得出来,他对此做了深入的思考。唐太宗认为纳谏对于君王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藉此可以“知政教得失”,可以使 “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可以“匡救”政务之失,最终达到 “天下太平”的局面。四、合作探究1、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采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类比论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3、。假设论证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事实论证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2、从课文中,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1)勤于政事。他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以匡救自己的过失,对此“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2)虚怀若谷。为了求谏,他放下架子,“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为了防止大臣因恐惧堵塞言路,“每有谏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3)宽厚体谅。对大臣进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努力创造一种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围。(4)处事谨慎。时常将前代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1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优选】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钓鱼的启示_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