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部编选择性必修上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检测 解析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
2、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
3、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有删改)材料二: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
4、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
5、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有删改)材料三: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
6、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用对比和双关的手法暗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没落。B“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他们”是指彭定康和查尔斯王子。
7、C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D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解析:选DD项,“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故选D。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按照空间顺序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B材料二认为香港曾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其能有现在的繁荣富足,和大
8、英帝国的统治是密不可分的。C彭定康离开时,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D材料三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语言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解析:选BA项,材料一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报道的,并非空间顺序。C项,“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曲解了文意。D项,“语言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错误,材料三中“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带有嘲讽的语气。故选B。3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段是这篇新
9、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解析:选BB项,“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错误,应该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故选B。4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的。(4分)答:参考答案:新闻中事件发生的具
10、体时间是6月30日下午到7月1日0时,而这三则材料的发表时间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具体人物、事件经过;二是材料中穿插的史实都是一些真实的材料;三是材料中提供了许多准确的数据。5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材料一是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侧重历史回顾,展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材料二是英国媒体的报道,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角度表现他们经历的这一历史时刻,并表明了英国对香港的贡献。材料三是美国媒体的报道,从第三方的角度幸灾乐祸地报道了这一历史时刻,语带嘲讽地揭
11、示了英国的没落。(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红军来了!红军来了!消息惊动了偏僻的村落。向往红军的农民们开始秘密开会。地主的深宅大院门户紧闭,护院的民团兵丁拿起了枪。地主的儿子腰里别着匣子枪在祠堂四周转了一圈,他家的一个佃户正在祠堂里带领穷人开会。晚上,这个佃户在地主家的后院被斧头砍死,尸体挂在院墙上。可是天亮的时候,地主家门口乱成了一团,朱毛红军距离镇子东头不远了,地主全家开始向镇子西头逃跑。青年农民们很快就集中在镇边的土道上,手里的梭镖闪闪发亮。红军的队伍走来了。这是一支衣衫破旧但队列整齐的队伍,一个年龄很小的红军吹着一支小铜号走在前面,身后步伐稳健的
12、红军官兵有的赤着脚,有的包着脚布,有的脚上的草鞋已经磨破。红军占领镇子之后,在所有的墙上写上了标语:“饥民们!向土豪劣绅要粮!”“消灭一切不公平现象!”然后,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把地主家的财物一一分给最贫困的人。广场上挤满了穷人,少年们攀在树上,一个红军干部站在广场中央开始了演讲:“穷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地主老财、国民党军阀、资产阶级都压榨我们,可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穷人创造的!不打败他们,把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夺过来,我们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农民协会万岁!暴动万岁!红军万岁!”最后,广场的土台子上走来一个留着胡子、面色很黑的人朱德。他讲话的语调很慢,对农民们讲了自己信仰共产党的经过,讲了南昌起义和
13、红军的主张。他长者般的话语赢得了乡亲们的掌声。有人问:“我想当红军,听说当红军给发二十块钱?”朱德说:“当红军没有钱,官兵都没有钱,有一桌酒席大家一起吃,有一个南瓜大家也一起吃。”又有人问:“全世界无产阶级是什么东西?”站在朱德身边的红军干部说:“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都是阔佬,全世界的穷人都受他们的压迫。全世界的穷人和我们都是无产阶级。”“当天晚上,红军从这里出发了,刚出镇子便发现队伍后面多了不少青年农民。农民们说他们要跟红军走,因为他们对红军很满意,如果能够发给他们一袋干粮和一支枪他们会更满意。在不知道什么是梦想的时候,赤贫的农民只求能够活下去。他们常听富人们说“人生有命,富贵在天”,
14、他们为此到神庙里祷告过哀求过,但是依旧活得一贫如洗、牛马不如。红军掀起的革命风暴让农民们很快就明白了,他们也是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不怕富人们说的那个“天”。各村各寨的贫苦农民开始向有红军的地方奔去,当一面画着他们所熟悉的镰刀和斧头的红旗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举着那面红旗的人告诉他们穷人也有权利过好生活的时候,他们惊讶、欣喜、冲动,然后赤着脚板跟上那面红旗,无论走到哪里。这样的情景几乎能够解释二十世纪初中国所有的革命发生的根由。那时红军的生活艰苦异常,常常因为没有粮食,官兵们只能吃野菜和野果。在井冈山,新入伍的红军战士曾经抱怨说:“打倒资产阶级吃南瓜。”毛泽东则风趣地说:“这些新同志
15、认为他们的敌人就是资产阶级和南瓜。”在这样的一支队伍里,令红军官兵舍生忘死的动因是:只有在这里他们才拥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世间的平等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犹如梦幻中的珍宝。红军是这个世界上官兵之间从着装到待遇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的军队。毛泽东和战士们一起尝试各种不会令人中毒的野菜,朱德有一根和所有红军官兵一样刻着名字的扁担。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红军士兵打仗、训练、学文化、唱歌、打球、种地,彼此之间没有歧视,不允许打骂。那些识字又快又多的战士,能得到一支铅笔之类的奖励,红军部队中所有的官兵都很在乎这样的荣誉。(选自王树增长征,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本
16、文可以看出,作者在探寻历史真相、把握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同时,注重发掘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B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C毛泽东和战士们一起尝试各种不会令人中毒的野菜,朱德有一根和所有红军官兵一样刻着名字的扁担。这体现了红军官兵平等的优良作风。D本文艺术地塑造了长征中红军的形象,作者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的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解析:选DD项,“艺术地塑造了长征中红军的形象”错,应该是“真实地再现了长征
17、中红军的形象”。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军来了!红军来了!”文章先声夺人,这令人振奋的消息不仅突出了红军行动的影响力和底层民众对红军的期盼之情,也引出下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可是天亮的时候,地主家门口乱成了一团”,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说明了红军革命力量对敌人的震慑作用。C长征宏大的叙事、激情的抒写、深刻的见解、翔实准确的历史资料,以审美的方式感性地触摸长征历史,感悟精神魅力,是一部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注重虚构的文学类作品。D文中多处引用红军战士以及红军领导人的演讲,这既反映出红军的感情、立场、观点,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真实性。解析:选CC项,长征是一
18、部注重历史真实的作品,同时也是非虚构类文学作品。8文章第段画横线的文字有何作用?(4分)答:解析:解答段落作用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从内容上看,突出了红军的形象和长征胜利的原因;从结构上看,与第段形成了照应。参考答案:突出了红军战时纪律严明、斗志昂扬的整体形象。照应了第段的“那时红军的生活艰苦异常”等描述。侧面表现出红军长征虽艰苦卓绝,但依然能取得胜利的原因。9文章第段说“这样的情景几乎能够解释二十世纪初中国所有的革命发生的根由”,结合全文与你对长征的认识,谈一谈这“根由”是什么。(6分)答:参考答案:以往政府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只图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造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
19、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一支真正为广大遭受残酷压迫、赤贫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奋斗的队伍。广大人民群众对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社会的由衷向往在红军这支革命队伍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红军掀起的革命风暴让农民们很快就明白了,他们也是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
20、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置幕府,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晡,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
21、,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脩莳园区,优游自怡。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减)注僚婿:同门女婿。艾:对老年人的敬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B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062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