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东海之大乐 (二)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三、东海之大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两涘(s)渚(zh)崖不似礨(li)空灭跗(f)无所开吾喙(hu)孑(ji)孓(ju)汒(mn)然右膝已絷(zh)矣隐(yn)机大息適(t)適(t)然大(ti)皇呿(q)而不合奭(sh)然四解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不辩牛马(“辩”,通“辨”,分别,辨别)(2)拘于虚也(“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通“萃”,聚集)(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5)汒然异之(“汒”,同“茫”)(6)隐机大息(“机”,通“几”,几案,小桌子)(7)出跳梁乎井之上(“跳梁”,同“跳踉”
2、,腾越跳动)(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第一个“知”,通“智”;竟,通“境”)(9)反于大通(“反”,通“返”)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2)数(3)方(4)见(5)少(6)始(7)乃(8)于(9)焉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不吝啬或洒脱(2)计中国之在海内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国家(3)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古义:大道理今义:地名(4)至于北海古义:到达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5)合同异古义:合,合而为一;同,相同今义:一种法律文书(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色今义:面貌。面子;脸面(7)是非坎井之蛙与古义:是,这,非,不是今义:事理的正
3、确和错误。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看不起,轻视)(3)汒然异之(意动用法,以为异)(4)穷众口之辩(使动用法,使穷尽)(5)离坚白(形容词作名词,硬度;颜色)(6)将忘子之故(形容词作名词,原来的技能)(7)然不然,可不可(均为意动用法,以为然;以为可)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亦东海之大乐也。(判断句)译文:这就是东海的大乐。(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译文:我就会永远地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3)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译文:又凭什么自我赞许呢?(4)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译文:认
4、为没有谁能赶上自己。(5)莫大于海。(状语后置)译文:没有什么比大海更大。(6)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说的就是我啊!(7)莫能吾若也。(宾语前置)译文:没有谁能够像我这样。整体感知本课所录两则选文,都运用了寓言说理的方法,且寓言的主旨是一致的,都向我们阐明了为人要虚心,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气象、格局的道理,但两则选文的主旨也不完全相同,第二则选文除了讲明要虚心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外,还讲明了虚心学习的时候要看对象、要讲方法的道理。庄子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脱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们永远不应该自满。文脉梳理
5、文本层析1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所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要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填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2这两则选文分别从哪些方面阐明“学无止境,境界无限”的?【答案】本课第一则选文,主旨是说大小的相对性,启发人们超脱
6、人们对自我的偏执;第二则选文,主旨是批评公孙龙那种自满于一时口舌之利,自恃见识最高远最通晓事理的人物,说他们就好比是井底之蛙,说他们试图以明察和辩说来探求庄子,就好像用竹管来窥视天之广,用锥子来测量地之深。3.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请具体谈一下它们的作用。【答案】比喻生动形象,使所言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例如选文第2则用蚊子不能负山、商蚷不能驰河,来比喻不知是非者不能观庄子之言;用以管窥天、以锥指地,来比喻浅陋拘泥地用明察和辩说索求庄子的意旨,所得不过是九牛一毛;用寿陵余子学步于邯郸,来比喻公孙龙不具备学习庄子之言的资格,而且方法也不对,硬要去学,只能落一个寿陵余子的下场。这些比喻都非常奇妙。
7、4.以第一则寓言为例,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答案】(1)想象瑰奇,哲理深刻。庄子借虚构的寓言故事,将黄河拟人化为河伯,将大海拟人化为北海若,通过他们的对话展开故事,通过两种精神世界的交锋,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显现出认识无止境的哲理。(2)直观的形象,雄阔的意境。作者先描绘河水暴涨的景象,并用河伯与北海若两个生动形象的描绘,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可感,将不可道之道传达得鲜明清晰、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3)巧妙对比,凸显主题。首先是两种景象之比。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其次,感悟对比。河伯感受,“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将其踌躇满志的神态
8、刻画得淋漓尽致;河伯见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叹息,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动作神态对比。开始,河伯神态“欣然自喜”,其次,“望洋向若而叹”,一“喜”一“叹”鲜明地表现出河伯两次所见后的不同神态。“喜”所表现的是河伯的志得意满,“叹”表现的则是河伯在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后的羞愧佩服。最后是后果对比。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而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贻笑大方;第二次所见体现的是河伯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这使河伯在认识上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升华。1.陆地。辩:通“辨”,分别,辨别。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北海:不同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160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0.《我和春联》|冀教版(共2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