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2 红烛学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红烛学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2 2023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红烛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红烛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诗人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得着火,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1.文学常识闻一多 (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
2、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七子之歌等。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32年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
3、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2写作背景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
4、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3相关知识“三美”诗论“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1)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具体有两方面:一曰“内在的音乐性”,这是描述诗歌内容蕴含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一曰“外在的音乐性”,它指诗歌语言在听觉上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强调辞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
5、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3)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
6、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诗歌中蜡烛的意象蜡炬(蜡烛、烛),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意象,“烛”的意象常常和宴饮离别、爱情思念有关。如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又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宋词中的“红烛”多半与缱绻柔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如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语言建构与运用新知预习,语言构建作业时间:20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蜡炬(2)烧沸(3)脂膏(4)慰藉(5)耕耘2填空。(1)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2)“新月派”是我国现代新诗史上一
7、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印度诗人的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著名诗人、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3尝试背诵这首诗(激情诵读)。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疑点探析一、文本理解1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_2红烛一诗中,对于红烛的自焚,诗人显然困惑不解:“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诗人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困惑最后有没有解开?答:_3红烛一诗中,红烛为什么“伤心流泪”?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4“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答:_5红烛一诗的结尾有什么妙处?答
8、:_二、疑难探究6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什么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答:_7分析闻一多“红烛”意象和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蜡炬”意象的关系。答:_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读写迁移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积累闻一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本可远离世间,写书从文,可为了人民,他投笔从戎为革命而战。当命运的暴风雨来临时,他毫不惧怕,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状态。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站了出来,让混沌变得清澈。在他
9、心里人民最重,自己最轻;自由最重,生命最轻。2在名句中感悟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闻一多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的心里闻一多角度点拨:(1)爱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民族气节)(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眼前浮现出闻一多那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演讲,王荆公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以及鲁哀公那“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的由衷感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士子就是在这样的召唤与鞭策中前赴后继地走上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201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