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3.3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1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阅读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本课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积累拓展四重点,涉及积累拓展五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品格素养学习“大丈夫”的精神品质,增强忧患意识
2、,做现代的“大丈夫”。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的这些言论、活动被
3、记录在孟子一书中。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它的基本发展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结构越严密。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一种是诸子散文。畎()亩傅说()胶鬲()孙叔敖()百里奚()空()乏其身曾()益法家拂()士qun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字yugoxkngzngb1
4、.曾益其所不能()2.衡于虑()3.入则无法家拂士()文言知识积累“曾”同“增”,增加通假字“衡”同“横”,梗塞、不顺“拂”同“弼”,辅佐1.所以动心忍性()2.曾益其所不能()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不具备的才能;今义:不可以1.必先苦其心志()2.劳其筋骨()3.饿其体肤()4.空乏其身()5.所以动心忍性()6.人恒过()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文言知识积累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动用法,使饥饿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使坚忍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入,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出,动词作状语,在国外倒装句
5、1.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句式“于畎亩之中”是“发”的状语,本句是状语后置句“于版筑之间”是“举”的状语,本句是状语后置句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文言知识积累名句积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思路?预习思考问题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导思 1导思 3关键词:主张、品格、抱负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课文初读感知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用举例论证说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