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 资源描述:
-
1、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1黄道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
2、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准备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2检查词语(1)听写虐待 漂泊 思念 传授 歌谣 研究 创造 推动 认真 赢得(2)订正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
3、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
4、主要内容的方法?5讨论结果(1)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五、布置作业(1)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了民谣,你知道了什么?(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2.还想了解什么?(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
6、苦的地方?)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3.学生读句子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2)指名有感情地读。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
7、回到了故乡。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特别思念家乡)(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生:杰出的人才7.资料补充(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各种各样布的图松江布的图(2)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四、自主归纳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等方面。五、布置作业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12提灯女神教学设计
8、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2、师:同学们,女神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的神。你们知道提灯女神是谁吗?(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南丁格尔的照片和资料)3、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那么,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呢?她有哪些业绩让人们用“女神”这个词来赞美她。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从题目入手,通过解释
9、题目,展示搜集到的南丁格尔资料以及照片,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南丁格尔哪些事?(南丁格尔冲破阻力,去当一名护士;南丁格尔带领医疗护理队来到前线护理伤病员;人们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设立“护士节”、“南丁格尔奖”。)(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
10、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南丁格尔的事迹,知道了“护士节”、“南丁格尔奖”都是人们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那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四、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听写,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2、听写课文中的词语。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著名的“南丁格尔奖”都是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而设立的,人们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进一步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1、二、理解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指名反馈。(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从小就对护理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在人们认为护理是卑微的职业时,十七岁时南丁格尔,仍然去一所医院学习护理,立志要当一名优秀护士;在战争中,她带领医疗护理队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2)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南丁格尔带领护士们冒着随时会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没日没夜的工作南丁格尔还主动拿出钱来,在医院附近创建了咖啡馆、阅览室,购买书籍、游戏用品和长篇,让伤员们像在家里一样,愉快地养病、休息。3、指导学生有
12、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5、指名反馈。(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感激地、尊敬地)7、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南丁格尔的可贵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与敬仰之情。)三、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甘于奉献的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
13、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13*香玉剧社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二、捐献飞机的过程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三、义演捐献飞机在写提纲的时候,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讲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这样在写文章时,会更有条理。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先列个提纲。四、举例点评提纲五、修改提纲六、写作
14、文七、讲评文章标准:1、突出自己的特点。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八、修改文章九、优秀作品欣赏板书: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