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课堂实录.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 高中语文 课堂实录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琵琶行课堂实录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师:这位诗人是谁?生同:白居易师
2、:怎么知道?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生同:被贬浔阳。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投影)。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浏览课文)生1: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师:是一首词?生同:是一首诗。师:诗名就是(师生同:琵琶行)。师:这首诗讲
3、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咱们来看书。(学生看书)师生: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师: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看投影。师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示人物画面投影)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生同:三个。师:哪三个?生同:诗人、琵琶女、客人。师:客人?有没有客人这个形象?生同:没有。师:那么,应该说塑造了几个形象?生同:两个。师:哪两个?生同:琵琶女、诗人。(出示字幕投影)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示字
4、幕投影)师: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现在我们共同完成一个板书。(出示投影)学生看投影师: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将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到了一起。一边是乐*,一边是诗人。那么在乐*与诗人的人生历程当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箭头之前各自应该是什么?一个阶段的状态吧。箭头之后各自应该是转折之后的状态。接下来看一下,左边乐*这儿是一个“琵琶曲”,右边诗人这儿是一个“琵琶行”。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下一个问题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诗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大家想一个下联,应该填一句什么话能把这个内容连接起来。45
5、678现在大家看书,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位同学为小组秘书,我在这儿展示,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好!开始!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行间指导。讨论结束,展示答案。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先看第一幅(显示作业)乐*原来是“色艺双绝,生活奢侈”;生命转折之后“饱受冷落,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在京作官”,现在是“谪居江州”。他们两人共同地方是,原来都是“风光无限”,现在都是“沦落天涯”。他们认为是“相似的经历”将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对的下联是“异地相逢泪涟涟”。下一幅(显示作业)乐*以前是“才高貌美”,现在是“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厚禄”,现在是“谪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来都“安逸
6、闲适,凄凉落泊”。(看一下这个“泊”字对不对?生同:改过了。师强调怎样书写。)连接琵琶女与诗人的是“忳郁侘傺”,这四个字在哪首诗中学过?(生同:离骚)他们的下联是“共怀世间愁郁情”。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是“欢笑红颜”,现在是“漂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帝京”,现在是“谪居卧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繁华得意”到“境况凄凉”。他们认为是用“琵琶情”将“琵琶曲”与“琵琶行”联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对联是“吟曲赋诗总关情”。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的境况是“才貌双全”,现在是“年长色衰”。诗人原来的境况是“身居高位”,现在是“谪居九江”。他们原来都显赫,现在都沦落。“琵琶曲”和“琵琶行
7、”是用“音乐”连接起来的。下联是“共奏人间悲凉曲”。大家觉得哪一个答案更好?生同:押韵的比较好。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个板书,与大家切磋。(渐次出现投影)乐*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对的下联是“共享高山流水情”!(学生流露出赞叹的神色)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下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是哪一段?生同:第二段
8、。好,现在大家就大声朗诵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师领读:“寻声暗问弹者谁一二”生齐读。“寻声暗问弹者谁”师:好!(正音)轻拢慢捻抹复挑,挑tiao,不念tiao,还有一个,曲终收拨当心画,画hua,不念hua,四弦一声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说,我们刚才的朗诵能不能再现诗人的情感?生:不能。师:不能吧,好象还有一点距离。你觉得哪些地方应该怎么读,才能准确的传达诗人的情感?(学生思考,有人准备发言)师:好(请)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应该读的重一点,快一点,然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应该读的舒缓一些。师:示范一下。生示范。师评:情感把握的很好。生2:“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
9、生不得志”,从这块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师:该怎么读,给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师:很好,请坐!生3:“寻声暗问弹者谁”,说明了诗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却又怕惊扰了琵琶女的雅兴,断了琴弦,他想一听为快。师: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45678生示范。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画面投影)故事就发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投影)现在我们就伴着琵琶曲,欣赏杨娜同学的朗诵。杨娜配乐朗诵(同学鼓掌)师评:杨娜同学精彩的朗诵再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魅力!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
10、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学生思考)师:如果说她演奏的是家乡的音乐,能否引发白居易的一声哀叹?生1:我觉得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因此对这首曲子很有感情。师: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调是欢快的,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没有别的意见?生2:我认为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诗人在京城过惯了宫廷生活,在宫廷经常听到这样的曲子。琵琶女所弹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对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听到霓裳和六幺才会比较感伤一些。师:孙颖同学认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宫廷名曲,易引起诗人的许多联
11、想。那么,大家认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学生思考)(师提示)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学生看书)师生:铮铮然有京都声。师:大家觉得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生1:我认为古代诗人都是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而诗人被贬之后,开始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可以慢慢适应,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
12、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师:他有一个词“奢华”,大家觉得白居易所怀念的仅仅是一种奢华的生活吗?张秀,你说一下。生2:古人是学而优则仕,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然而,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种生活并适应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烈的,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一种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师:琵琶女的演奏让他把这种情感释放出来,自己的感情之门打开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诗人只写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
13、是琵琶演奏的教科书,但现在欣赏的是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谁来说一下。生: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写的音乐感特别强,在刚才读的时候,这两句的力度就特别重,琵琶女在抒发他情怀的时候,拨弦就有很强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诗人白居易与他同病相怜、同感而发,诗写出来也有很强的气势。师:诗人与琵琶女有同感,写出来的诗也有气势,好,请问还有哪位?生: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首先,他说,弦声似乎在诉说着琵琶女悲惨的遭遇和苦闷的心事,由此,人们可以感觉到琴声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语之切
14、切来形容声音的粗重和轻细,用珠落玉盘来形容声音的圆润,更形象生动,我觉得在这里落得不仅是珠子,还有琵琶女心中滚烫的热泪,接着又用冰泉冷涩来写声音的间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压抑的深深的惆怅,终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酝酿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最后一句,他说,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这一句诗,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弹真情,两下里都有一样的愁,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45678师: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这分明就是一首诗,两处经典。我认为,第一处,(他说珠子落啊)史君同学觉得那不是珠子在落,
15、那是什么在落?生同:泪。师:滚烫的泪。第一处的闪光。第二处,她说,(音乐)“激越”的时候,就好像是什么?愁情恨海一样,(其实)这个解释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来还有谁?生:我觉得“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声音)写的音乐有一种质感,如裂帛,不仅说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说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师:她说四弦一声如裂帛,岂止是帛裂,简直是心裂。嗯,好,很好!还有哪位同学?生:我觉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得非常好,因为诗人是从这里开始描写音乐的,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他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能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