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城市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月月 语文试卷
- 资源描述:
-
1、麻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 文 试 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姬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
2、化无法适应变革时代的社会要求,礼坏乐崩的局面开始出现,如何对待周代的礼乐文明,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议题。孔子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孔子认为首要的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经中记述了后稷、公刘、文王等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乐只君子,民
3、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根;明明天子,今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有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
4、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言观乎人文,
5、以化成天下。这句话是文以化人思想所本。文以化人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儒家诗教观中的教字与文以化人中的化字都有教化之意,都强调诗文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首先,如儒家诗教观一样,文以化人亦强调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习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强调诗歌能够提高人的内在修养,使人养成宽厚仁爱的品性,当今中国则强调文以化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之一。儒家诗教观主张通过诗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当今中国亦强调文以化人是形成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的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文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而文以化人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的外延。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强调中国
6、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总书记在这里所言的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其主要目的在于突出传统文化对教化人的重要作用。其次,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亦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归根结底是为了事父事君,有其具体的阶级内容,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毛诗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是对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说的进一步发展。刘克庄的世教观,虽发展了儒家诗教观,但仍未摆脱诗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可见,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而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则
7、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主要强调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影响作用,其思想内涵中的政治功利性相对较少。文以化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重视文化对人的陶冶、熏染作用。最后,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中的化字,不仅有教化之意,还有浸化、悟化之意。文以化人强调人要学会将优秀的文艺作品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中,为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文艺氛围,此乃浸化的过程。并且,作为鉴赏主体的人还应该在接受文学的过程中学会去理解文艺作品的深层内涵,体悟其所包含的真义,此即悟化的过程。关于悟化,早在宋代,严羽便有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等相关论述。这里提到的久字,一则强调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
8、,二则强调人的积累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为悟化过程做准备。可见,文以化人强调作为文艺作品的客体与作为鉴赏主体的人之间的双向互动。(摘编自陈亚论文以化人思想的时代内涵从儒家诗教观出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最终要通过音乐完善人性,因此乐是加强道德修养最 重要的途径。B.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乐文化受到质疑,但孔子依然崇尚诗礼乐,并将诗的作用置 于礼乐之上。C.诗经蕴含了许多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为其创作提供了 思想资源。D.文以化人思想源自周易,与儒家诗教观一样,都强调了诗文对人们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
9、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源于孔子对道德人格的重视,孔子认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是学习诗礼乐。B.新时代下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和传统诗教观不尽相同。C.儒家诗教观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在新时代弱化了政治教化功能,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D.悟化的过程,就是读者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反复涵泳,不断加深对文本理解并体悟其真义的过程。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强调夫文德,世服也。B.文心雕龙论诗,赞扬顺美匡恶的传统。C.白居易强调诗歌要发挥补察时政之功用。D.王安石认为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礼义。
10、4.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概括孔子主张不学诗,无以言的原因。(4分)5.普通高中语文教育部统编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说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玩笑莫泊桑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杂。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
11、,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
12、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
13、住床垫的边,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找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
14、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B“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
15、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C“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D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7下列对于小说结尾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思考。B“我”之所以笑话的原因在于我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以及我敏感多疑和胆小谨慎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无关。C从小说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
16、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D小说结尾这样写,表现了“我”在这样病态社会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8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来讲述“一个我经历的玩笑”,使用第一人称的最大好处是_。(4分)9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赏析本文在情节设置上的艺术性。(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题。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
17、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上语文课件-献你一束花_北师大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