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类型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52585
  • 上传时间:2025-10-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58.8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河南省 南阳市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爱智求是,天高地迥。海色澄清,静虑忧思。中国哲学智能创新是哲学的生命线,是哲学发展的动力源,是哲学繁荣的必由之径。

    2、中国哲学创新必须破除二蔽:一是哲学在中国抑或中国的哲学。有一种说法宣称:中国原来没有哲学,哲学是西方输入的,故有说哲学在中国,不是原创的。这一说法显然有失偏颇。若哲学为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那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公元前800200年的轴心时代,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希伯来哲学是各自发展进步的。中国先秦的儒、道、墨、兵、名各家,堪与古希腊哲学媲美。二是从黑格尔到德里达,不少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黑格尔认为“东方的思想必须排除在哲学史之外”“这里找不到哲学知识”,因为这里没有意志的自由;而哲学是“理智的形而上学”,它与自由同在。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开放的、包容的、自由的

    3、。春秋战国开始,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自由论辩,相互切磋。中华民族的爱智的和合生生道体与自由同在。因此,“这里没有意志的自由”只是西方哲学家的偏见、误解。中国哲学的创新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其一,志存高远,学问思辨。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自觉,要有高尚的情怀、高远的志向,体认时代精神,以民族的形式、中国的风格、人民的话语,去求索人类性的话题,追究“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其二,入经典意蕴,构哲学新说。要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志向,能尽究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哲学意蕴。在体认时代精神、化解时代所普遍存在的冲突危机中,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唯变所适地构建新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智能创新地构

    4、建具有中国气魄、风格、神韵、话语的中国哲学理论思维新体系。其三,创新在于妙悟,造辞在于妙语。其创新的内涵是以批判性的思维去对待人类生活,揭示生活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性;以怀疑性的思维去检讨古今中外各种理论前提,揭示理论前提的多种可能性,揭示为万世开太平的新意义、新理想。其四,标新理于前人之表,领风骚于世人之先。要敢于为世人先,敢于勇立潮头。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凝聚,哲学思想总是以核心话题的方式体现特定时代的意义追寻和价值创造,并通过核心话题反复论辩、对话、切磋,梳理盘根错节的生命情结、建构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所以核心话题的转变,是哲学创新的话语标志。其五,关注世界前沿信息,行融突包容之方。哲学

    5、思想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合性,决定于哲学高远的理想性,而中国哲学就表达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极高明的理想追求。因此必须开放、包容人类的一切优秀理论思想,关注世界哲学前沿发展的信息。上述实现中国哲学创新的五大话题,在哲学走向现实、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我中,有助于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忧思思维、理性维度、创新精神。如此,必须培育中国哲学的创新素质和品格,必须具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哲时、哲识、哲才和极高明而道中和的哲德、哲通。哲时、哲识、哲德、哲才、哲通,是哲学创新应具备的素质和品格,它激发人的想象力、批判力、反思力和创造力,而冲破人类思想观念中的怠惰力、世俗力、

    6、守旧力、凝固力。使其阔步走在新理论、新思维、新范式、新体系的大道上。(摘编自张立文中国哲学的创新论)材料二:早在140多年前,恩格斯就深刻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上科学的各个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今天,在基础科学研究酝酿着重大科学革命的“奇点”时刻,在“卡脖子”技术正构成中国道路之特殊困境的焦点时期,重温恩格斯的名言,既有特殊现实意义,更有深层民族意涵。它深刻地提示着我们: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思维特别是高水平的哲学智慧,不仅从认识上决定着我们把握科学技术之本质规定的反思能力,而且从实践上决定着我们引导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方略水平,并在更深远的价值追求上决定

    7、着21世纪科技发展的精神深度。就此来看,把哲学思维与科技发展、创新驱动自觉而系统地关联起来,坚持以哲学思维引导中国科学的开拓创新,既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需要高度关注的战略焦点,也是中国道路成功崛起需要坚持面向的重大问题意识。而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努力为这种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体制化关联,切实探索出新路径并不断迈上新境界。首先,注重在完善科学观的高度上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在更高的哲学思维层面上回归对科学之本质规定的辩证把握,应当成为中国科学实现创新开拓的新的出发点和制高点。其次,注重在体现总体性思维的高度上厘定科技创新的国家方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哲学思维所具有的总体性

    8、、前瞻性、引领性功能,在国家方略层面上为我国科技发展实现自主创新提供坚定引领和总体支撑。其三,努力在深化文明思维的高度上开掘人类科技发展的精神深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文明的辩证法是哲学的生命线,也是推动科学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而在文明的视野中,当代科技发展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各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科技创新战略、每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当代最显要的现实课题,也是最深层的哲学命题。而这,实际上就呼唤着中国科学界连接哲学与科学、沟通科技与人文的新开拓新实践,需要站上文明思维的制高点,努力为人类发展去奠定并展现更合理、更深邃、更可持续的科技进步图景。(摘编自冯鹏

    9、志以哲学思维引导中国科技开拓创新)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破除二蔽,清除创新道路上的遮蔽,有助于中国哲学出新知,创新学。B. “包容”是哲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哲学思想的包容性决定了哲学的理想性。C. 把握好中国哲学创新的五大话题,是培育中国哲学创新的素质和品格的基础。D. 哲学思维具有的总体性、前瞻性、引领性功能,使其成为中国科学创新开拓的制高点。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哲学思维的重要性,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 材料二明确了哲学思维与科技发展、创新驱动应自觉而系统地关联起来,这对当代中国科技

    10、发展有重要意义。C. 科学家学会文明的辩证法,就能推动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永续发展。D. 在文明的视野中,小到个人生活方式,大到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都是最深层的哲学命题。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尔雅云:“哲,智也。”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B. 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哲学研究所,引发科技界、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C. 汉唐时,儒、道、玄、佛相互论争,道教与佛教互辩互学,玄佛互鉴互用。D. 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4. 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哲学特征。5.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哲学思维对科技发展的意义。【答案】

    11、1. A 2. C 3. B 4.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起源不落后于其他文明。在轴心时代,中国同其他世界文明一样,产生了哲学并发展进步,先秦的儒、道、墨、兵、名各家,堪与古希腊哲学媲美。中国哲学思想是开放、自由的。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的哲学思想就呈现出了开放、包容、自由的特征,中华民族的爱智的和合生生道体与自由同在。 5. 认识上,决定着我们把握科学技术之本质规定的反思能力。实践上,决定着我们引导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方略水平。价值追求上,决定着21世纪科技发展的精神深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哲学思想的包容性决定了哲学的理想性”错误,原文是说“哲学

    12、思想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合性,决定于哲学高远的理想性”。 C.“是培育中国哲学创新的素质和品格的基础”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说“中国哲学创新的五大话题有助于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忧思思维、理性维度、创新精神。如此,必须培育中国哲学的创新素质和品格”。 D.“使其成为中国科学创新开拓的制高点”错误,原文是说“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哲学思维所具有的总体性、前瞻性、引领性功能,在国家方略层面上为我国科技发展实现自主创新提供坚定引领和总体支撑”。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就能推动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永续发展”错误,说法太绝对,原

    13、文是说“文明的辩证法是哲学的生命线,也是推动科学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尔雅所说的“哲,智也”,论证了材料一的观点“哲学为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周易系辞上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论证了材料一的观点“哲学是理智的形而上学”。B.中国科学院成立哲学研究所引发广泛关注,不能论证材料一“中国哲学的创新论”的观点。 C.哲学思想百家争鸣,论证了材料一的观点“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开放的、包容的、自由的”。 D.学会质疑、思考,论证了材料一的观点“志存高远,学问思辨”。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1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公元前800200年的轴心时代,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希伯来哲学是各自发展进步的。中国先秦的儒、道、墨、兵、名各家,堪与古希腊哲学媲美”可知,中国哲学源远流长,起源不落后于其他文明。在轴心时代,中国同其他世界文明一样,产生了哲学并发展进步,先秦的儒、道、墨、兵、名各家,堪与古希腊哲学媲美。从“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开放的、包容的、自由的。春秋战国开始,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自由论辩,相互切磋。中华民族的爱智的和合生生道体与自由同在”可知,中国哲学思想是开放、自由的。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的哲学思想就呈现出了开放、包容、自由的特征,中华民族的爱智的和合

    15、生生道体与自由同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从“从认识上决定着我们把握科学技术之本质规定的反思能力”可知,认识上,决定着我们把握科学技术之本质规定的反思能力。从“从实践上决定着我们引导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方略水平”可知,实践上,决定着我们引导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方略水平。从“在更深远的价值追求上决定着21世纪科技发展的精神深度”可知,价值追求上,决定着21世纪科技发展的精神深度。(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雷雨(节选)曹禺(前情提示:鲁大海听说周萍要走,打了周萍。)周 萍(柔和地)我们两次见面,都是我性子最坏的时候

    16、,叫你得着一个最坏的印象。鲁大海(轻蔑地)不用推托,你是个少爷,你心地混账!你们都是吃饭太容易,有劲儿不知道怎样使,就拿着穷人家的女儿开开心,完了事可以不负一点儿责任。周 萍(看出大海的神气,失望地)现在我想辩白是没有用的。我知道你是有目的而来的。(平静地)你把你的枪或者刀拿出来吧。我愿意任你收拾我。鲁大海(侮蔑地)你会这样大方,在你家里,你很聪明!哼,可是你不值得我这样,我现在还不愿意拿我这条有用的命换你这半死的东西。周 萍(直视大海,有勇气地)我想你以为我现在是怕你。你错了,与其说我怕你,不如说我怕我自己;我现在做错了一件事,我不愿意做错第二件事。鲁大海(嘲笑地)我看像你这种人活着就错了。

    17、刚才要不是我的母亲,我当时就宰了你!(恐吓地)现在你的命还在我的手心里。周 萍 我死了,那是我的福气。(辛酸地)你以为我怕死,我不,我不,我恨活着,我欢迎你来。我够了,我是活厌了的人。鲁大海(厌恨地)哦,你活厌了,可是你还拉着我年轻的糊涂妹妹陪着你,陪着你。周 萍(无法,强笑)你说我自私么?你以为我是真没有心肝,跟她开心就完了么?你问问你的妹妹,她知道我是真爱她。她现在就是我能活着的一点生机。鲁大海 你倒说得很好!(突然)那你为什么为什么不娶她?周 萍(略顿)那就是我最恨的事情。我的环境太坏。你想想我这样的家庭怎么允许有这样的事。鲁大海(辛辣地)哦,所以你就可以一面表示你是真心爱她,跟她做出什

    18、么不要脸的事都可以,一面你还得想着你的家庭,你的董事长爸爸。他们叫你随便就丢掉她,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来配你,对不对?周 萍(忍耐不下)我要你问问四凤,她知道我这次出去,是离开了家庭,设法脱离了父亲,有机会好跟她结婚的。鲁大海(嘲弄)你推得好。那么像你深更半夜的,刚才跑到我家里,你怎样推托呢?周 萍(迸发,激烈地)我所说的话不是推托,我也用不着跟你推托,我现在看你是四凤的哥哥,我才这样说。我爱四凤,她也爱我,我们都年轻,我们都是人,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结果免不了有点荒唐。然而我相信我以后会对得起她,我会娶她做我的太太,我没有一点亏待她的地方。鲁大海 这么,你反而很有理了。可是,董事长大少爷,

    19、谁相信你会爱上一个工人的妹妹,一个当老妈子的穷女儿?周 萍(略顿,嗫嚅)那,那那我也可以告诉你。有一个女人逼着我,激成我这样的。鲁大海(紧张地,低声)什么,还有一个女人?周 萍(苦恼地)她是我的继母!哦,我压在心里多少年,我当谁也不敢说她念过书,她受了很好的教育,她,她,她看见我就跟我发生感情,她要我(突停)那自然我也要负一部分责任。鲁大海 四凤知道么?周 萍 她知道,我知道她知道。(含着苦痛的眼泪,苦闷地)那时我太糊涂,以后我越过越怕,越恨,越厌恶。我恨这种不自然的关系,你懂么?我要离开她,然而她不放松我。她拉着我,不放我,她是个鬼,她什么都不顾忌。我真活厌了,你明白么?我喝酒,胡闹,我只要

    20、离开她,我死都愿意。她叫我恨一切受过好教育,外面都装得正经的女儿。过后我见着四凤,四凤叫我明白,叫我又活了一年。鲁大海(不觉吐出一口气)哦!周 萍 这些话多少年我对谁也说不出的,然而(缓慢地)奇怪,我忽然跟你说了。鲁大海(阴沉地)那大概是你父亲的报应。周 萍(没想到,厌恶地)你,你胡说!(觉得方才太冲动,对一个这么不相识的人说出心中的话。半晌,镇静下,自己想方才说出的原因,忽然,慢慢地)我告诉你,因为我认你是四凤的哥哥,我要你相信我的诚心,我没有一点骗她。鲁大海(略露善意)那么你真心预备要四凤么?你知道四凤是个傻孩子,她不会再嫁第二个人。周 萍(诚恳地)嗯,我今天走了,过了一两个月,我就来接她

    21、。鲁大海 可是董事长少爷,这样的话叫人相信么?周 萍(由衣袋取出一封信)你可以看这封信,这是我刚才写给她的,就说的这件事。鲁大海(故意闪避地)用不着给我看,我没有工夫!周 萍(半晌,抬头)那我现在没有什么旁的保证,你口袋里那件杀人的家伙是我的担保。你再不相信我,我现在人还是在你手里。鲁大海(辛酸地)周大少爷,你想想这样我就完了么?(恶狠地)你觉得我真愿意我的妹妹嫁给你这种东西么?(忽然拿出自己的手枪来)周 萍(惊慌)你要怎么样?鲁大海(恨恶地)我要杀了你,你父亲虽坏,看着还顺眼。你真是世界上最用不着,最没有劲的东西。周 萍 哦。好,你来吧!(骇惧地闭上目)鲁大海 可是(叹一口气,递手枪与周萍)

    22、你还是拿去吧。这是你们矿上的东西。周 萍(莫明其妙地)怎么?(接下枪)鲁大海(苦闷地)没有什么。老太太们最糊涂。我知道我的妈。我妹妹是她的命。只要你能够叫四凤好好地活着,我只好不提什么了。周萍还想说话,大海挥手,叫他不必再说,周萍沉郁地到桌前把枪放好。(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大海说“不愿意拿我这条有用的命换你这半死的东西”,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而周萍是“半死的东西”,不值得以命换命。B. 周萍说“我现在做错了一件事,我不愿意做错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指他与蘩漪的事情,第二件事指他与四凤的事情。C. 面对鲁大海的质疑,周萍把问题归于蘩漪的逼迫,并向

    23、鲁大海讲述了他与蘩漪的关系,表明了他与周家彻底决裂的决心。D. 鲁大海想要杀掉周萍,说周萍是“世界上最用不着,最没有劲的东西”,但最后决定放弃,有出于对鲁妈和四凤的考虑。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选部分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如鲁大海的“你心地混账”,表现了他的疾恶如仇。B. 舞台说明有助于刻画人物,“辛酸地”“恶狠地”细腻地展现了鲁大海的心理变化。C. “可是”中的破折号表示鲁大海语意未尽,表现了他对想杀掉周萍的愧悔。D. “枪”是节选部分的重要物象,增加了人物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8. 节选部分通过周萍和鲁大海的对话,揭示了哪些人物矛盾?请结合文本简

    24、要分析。9.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请结合本文的戏剧语言,分析周萍这一人物形象。【答案】6. C 7. C 8. 周萍与鲁大海的矛盾。周萍计划先离开家庭再做打算,鲁大海认为周萍要抛弃四凤。周萍与周朴园的矛盾。周朴园会让周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而不是四凤。周萍与蘩漪的矛盾。周萍想要离开蘩漪,但是蘩漪不肯放手。 9. 懦弱、妥协。周萍不敢直接反抗他的父亲和家庭,选择“出走”。内心压抑、痛苦。他对鲁大海倾诉他与继母蘩漪的关系时“苦恼地”“含着苦痛的眼泪,苦闷地”等舞台说明呈现了他的内心世界。【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表明了他与周家彻底决裂的决

    25、心”错,面对鲁大海的质疑,周萍把问题归于蘩漪的逼迫,并向鲁大海讲述了他与蘩漪的关系,只能反映出此时他的内心压抑、痛苦,并无“与周家彻底决裂的决心”。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表现了他对想杀掉周萍的愧悔”错,“可是”一词体现了鲁大海为了顾及母亲和妹妹的感受,而不得已饶过周萍难过的无奈。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我要你问问四凤,她知道我这次出去,是离开了家庭,设法脱离了父亲,有机会好跟她结婚的”“可是,董事长大少爷,谁相信你会爱上一个工人的妹妹,一个当老妈子的穷女儿”可知:周萍与鲁大海的矛盾。周萍计划先离开家庭再做

    26、打算,鲁大海认为周萍要抛弃四凤。由“他们叫你随便就丢掉她,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来配你,对不对”可知:周萍与周朴园的矛盾。周朴园会让周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而不是四凤。由“我要离开她,然而她不放松我。她拉着我,不放我,她是个鬼,她什么都不顾忌。我真活厌了,你明白么?我喝酒,胡闹,我只要离开她,我死都愿意。她叫我恨一切受过好教育,外面都装得正经的女儿”可知:周萍与蘩漪的矛盾。周萍想要离开蘩漪,但是蘩漪不肯放手。【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那就是我最恨的事情。我的环境太坏。你想想我这样的家庭怎么允许有这样的事”“我要你问问四凤,她知道我这次出去,是离开了家庭,设法脱

    27、离了父亲,有机会好跟她结婚的”可知,周萍不敢直接反抗他的父亲和家庭,选择“出走”,可见他的懦弱和妥协。由“(苦恼地)她是我的继母!哦,我压在心里多少年,我当谁也不敢说她念过书,她受了很好的教育,她,她,她看见我就跟我发生感情,她要我(突停)那自然我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含着苦痛的眼泪,苦闷地)那时我太糊涂,以后我越过越怕,越恨,越厌恶。我恨这种不自然的关系,你懂么?我要离开她,然而她不放松我”可知,周萍对鲁大海倾诉他与继母蘩漪的关系时呈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是极度压抑和痛苦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庄王见天不见妖

    28、,而地不出孽,则祷于山川曰:“天其忘予欤?”此能求过于天,必不逆谏矣。安不忘危,故能终而成霸功焉。或谓赵简子曰:“君何不更乎?”简子曰:“诺。”左右曰:“君未有过,何更?”君曰:“吾谓是诺,未必有过也,吾将求以来谏者也;今我却之,是却谏者,谏者必止,我过无日矣。”韩武子田,兽已聚矣,田车合矣,传来告曰:“晋公薨。”武子谓栾怀子曰:“子亦知吾好田猎也,兽已聚矣,田车合矣,吾可以卒猎而后吊乎?”怀子对曰:“范氏之亡也,多辅而少拂,今臣于君,辅也;畾于君,拂也,君胡不问于畾也?”武子曰:“盈,而欲拂我乎?而拂我矣,何必思哉?”遂辍田。齐人弑其君,鲁襄公援戈而起曰:“孰臣而敢杀其君乎?”师惧曰:“夫齐

    29、君治之不能,任之不肖,纵一人之欲,以虐万夫之性,非所以立君也。其身死,自取之也。今君不爱万夫之命而伤一人之死,奚其过也。其臣已无道矣,其君亦不足惜也。”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夫赏赐让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之所恶也,臣请当之。”君曰:“善,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于是宋君行赏赐,而与子罕刑罚。国人知刑戮之威,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专其政。故曰:“无弱君无强大夫。”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借人。”

    30、此之谓也。(节选自说苑君道)【注】栾怀子:即栾盈,晋平公时为下卿。畾:人名,未详姓字。师惧:人名,鲁国乐官。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B. 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C. 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

    31、慎也/D. 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何不更乎”与“良庖岁更刀”(庖丁解牛)两句中的“更”字含义相同。B.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等。C. 寡人,寡德之人,即“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D. “专在子罕”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专”字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2、. 楚国风调雨顺,楚庄王却极为忐忑,觉得上天忘记了他;赵简子没有过错却接受劝谏,他认为这是为了寻求进谏的人。B. 韩武子去打猎,晋公去世的消息传来,但他不想停止,栾怀子以范氏的灭亡为例,劝谏他要停止打猎,否则会因为沉溺娱乐而亡国。C. 鲁襄公听到齐君被杀,援戈而起,师惧进谏,他认为齐国的国君没有能力治国,也没有任用有才华的人,伤害了很多人,他的死是咎由自取。D. 子罕建议宋国国君去赏赐好人,自己去惩罚那些坏人,最终大臣亲近他、百姓依附他,子罕驱逐了宋国国君而掌握了政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亦知吾好田猎也,兽已聚矣,田车合矣,吾可以卒猎而后吊乎?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

    33、之利器不可以借人。”此之谓也。14. 君道,即为君之道。请简要概括材料中有哪些“为君之道”。【答案】10. D 11. A 12. B 13. 您也知道我喜欢打猎,野兽已经聚集在一起了,打猎的车已经合围了,我可以打完猎之后再去吊唁吗?老子说:“鱼不可以从深潭中脱离,国家的权柄不可以借给他人。”这说的就是这件事啊。 14. 要居安思危。要接受进谏。不能一意孤行。要爱护万民的生命。不能把刑罚杀戮的权力交给大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国家的危险和安定,百姓的安定和动荡,在于国君实行的赏罚制度。赏赐合适那么贤能的人就勤勉,惩罚得当就能制止奸邪的人作乱;赏罚不得当,那

    34、么贤能的人不会勤勉,奸邪的人就不会停止作乱。周围都是奸邪的人,欺骗蒙蔽君主,来争夺爵位俸禄,不可以不谨慎啊。“赏罚”为“行”的宾语,“也”为句末语气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欺上蔽主”为并列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更”,改正/更换。句意:您为什么不改正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B.正确。C.正确。D.正确。“专”,独霸、专有。句意:独霸在子罕手中/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栾怀

    35、子以范氏的灭亡为例,劝谏他要停止打猎”错,由“范氏之亡也,多辅而少拂,今臣于君,辅也;畾于君,拂也,君胡不问于畾也”可知,栾怀子认为自己是辅佐的人而非劝谏的人,敢于直谏的人是畾。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子”,您;“亦”,也;“卒”,完成。“脱”,从脱离;“渊”,深潭;“利器”,权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安不忘危,故能终而成霸功焉”可得出:要居安思危。由“吾谓是诺,未必有过也,吾将求以来谏者也;今我却之,是却谏者,谏者必止,我过无日矣”可得出:要接受进谏。由“范氏之亡也,多辅而少拂”可得出:不能一意孤行。由“今君不爱万夫

    36、之命而伤一人之死,奚其过也”可得出:要爱护万民的生命。由“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借人”可得出:不能把刑罚杀戮的权力交给大臣。参考译文:楚庄王见上天未降示怪异,地上也没有发生灾祸,就向山川祷告说:“上天难道忘记我了吗?”这说明他能向上天请求谴责,这种人一定不会拒绝忠言谏劝。居安能够思危,所以最终能够建立霸王的功业。有人对赵简子说:“您为什么不改正呢?”赵简子说:“好。”左右的人说:“您没有过失,改正什么呢?”赵简子说:“我回答好,不一定有过失,我将用它来寻求进谏的人;如果今天我拒绝了,这是让进谏者退却,进谏的人一定会停止进谏,我的过失不久就会产生了。”韩武子打猎,野兽已经聚集在一起了,打猎

    37、的车已经集合了,驿使传来消息说:“晋公去世了。”韩武子对栾怀子说:“您也知道我喜欢打猎,野兽已经聚集在一起了,打猎的车已经合围了,我可以打完猎之后再去吊唁吗?”栾怀子回答说:“范氏的灭亡,是由于辅佐的人多而直言敢谏的人很少,现在我对于您来说,是辅助的人;畾对于您来说,是直言敢谏的人,您为什么不问问畾呢?”韩武子说:“栾怀子,你想要劝谏我吗?你已经劝谏我了,何必再问畾呢?”于是停止打猎。齐人杀死了他们的国君,鲁襄公听到消息拿起戈站起来说:“哪有臣子敢杀害他的国君呢?”师惧说:“齐国的国君没有能力治国,任用没有才华的人,放纵自己一个人的欲望,来虐待万民的天性,不是应该成为国君的人。他被人杀死,是咎

    38、由自取。现在您不爱护万民的性命却为一个人的死而伤心,多么错误啊。齐国的臣子已经不守臣道,那齐君也不值得惋惜。”司城子罕做宋国的相,对宋国的国君说:“国家的危险和安定,百姓的安定和动荡,在于国君实行的赏罚制度。赏赐合适那么贤能的人就勤勉,惩罚得当就能制止奸邪的人作乱;赏罚不得当,那么贤能的人不会勤勉,奸邪的人就不会停止作乱,周围都是奸邪的人,欺骗蒙蔽君主,来争夺爵位俸禄,不可以不谨慎啊。那奖赏、恩赐、推举之类的事,是人们喜欢的,国君自己可以推行;惩处杀伐之类的事,是人们厌恶的,我请求承担它。”宋国国君说:“好,您判决那些恶人,我表彰那些好人,我的机敏不会被诸侯耻笑。”于是宋国的国君推行赏赐,而交

    39、给子罕施以刑罚。国人知道了刑罚杀戮的权力独霸在子罕手中,大臣亲近他,百姓依附他,过了一年,子罕驱逐了宋国国君而掌握了政事 。所以说:“没有懦弱的君主就没有强权的大夫。”老子说:“ 不可以从深潭中脱离,国家的权柄不可以借给他人。”说的就是这件事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兰竹画刘溥湘江雨晴白云湿,湘妃愁抱香兰泣。望望夫君去不还,佩珠落尽无人拾。碧天秋冷明月多,千里洞庭横白波。请君莫唱竹枝曲,水远山长其奈何。【注】湘妃:传说中舜的二妃,即娥皇、女英。舜晚年巡察南方时突然病故,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

    40、,世人称之为“斑竹”。竹枝是巴蜀民歌,多表达怨苦之情。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题目“兰竹画”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的主体部分是兰和竹。B. 诗的前四句用“湘妃”代竹,用拟人的手法,高度赞美了竹子坚贞不屈的气节。C. 五、六句中“秋冷”点明这幅画表现的季节,“千里”则写出画面给人以开阔之感。D. 七、八句使用祈使句,劝说朋友不要唱竹枝曲,水远山长会让内心的怨苦加深。16. 古人说:“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请结合内容分析这首写画诗是如何巧妙呈现图画的。【答案】15. B 16. 借助典故,合理想象。诗人将竹子和香兰图画想象成湘妃抱着香兰哭泣

    41、,佩戴的珍珠落尽没有人拾,画面感极强。化静为动,画面生动。画面中的兰和竹是静态的图画,“抱”“泣”“望望”等动词的使用让画面富有动态感。巧用意象,色彩鲜明。“白云”“碧天”“白波”等意象组成画面,色彩感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高度赞美了竹子坚贞不屈的气节”错误。此处应是表达了怨苦之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湘江雨晴白云湿,湘妃愁抱香兰泣”,诗人以“湘妃”代竹,用拟人的手法,且借助湘妃的典故,再加以想象,将竹子和香兰的图画想象成湘妃抱着香兰哭泣,佩戴的珍珠落尽没有人拾,画面感极强。本诗为题画诗,画面本是静态的,但

    42、是通过“抱”“泣”“望望”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使画面富有动态,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本诗画面感极强,还表现在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白云”“碧天”“白波”等意象组合成了一副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且富有表现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两句写出了世事的艰难、自己的穷困潦倒,道尽了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无限悲凉的感觉。(2)秦观鹊桥仙中的“_,_”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其爱情观体现了秦观的精神境界。(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两句点明了“哂”子路的原因。【答案】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

    43、浊酒杯 .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为国以礼 . 其言不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鬓、潦、暮、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媒体报道,“博物馆游”悄然兴起。有别于(A)_、拍照打卡的传统观光游,一些游客走进博物馆,沉下心来鉴赏文物,听取专业人员深度讲解,全面了解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彩故事。博物馆得以更深入地走进群众、走进生活,更好地发挥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博物馆多年来(B)_地“打开馆门”、亲近大众密不可分。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一批博物馆通过精心策展、拍摄

    44、纪录片、制作文化综艺节目、开发文创产品等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的公众关注度,使博物馆、馆藏文物、文化故事持续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博物馆文物还与“非遗”文化互相交织、(C)_,共同推动文化热潮。如果说博物馆文物在主动走进群众之后得以更好地融入生活、参与当下,那么很多“非遗”文化本身就是当下的生活实践,是人民群众日常的衣、食、住、行、玩。日前,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开幕式上,“非遗”文化就以鲜活的形态构成了别开生面的“非遗大集”。“赶集人”沉浸在好吃、好玩、好看的“非遗”体验内容中,实现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充分连接。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5、19. 请指出材料中加点处引号的用法。【答案】18. (A)走马观花 (B)不遗余力(想方设法) (C)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19. 表示特殊含义。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依据后文“拍照打卡的传统观光游”,可用成语“走马观花”。“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 (B)此处语境强调博物馆多年来用出全部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地“打开馆门”,可用成语“不遗余力”,或者“想方设法”。“不遗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想方设法”,想尽一切办法。 (C)此处语境强调博物

    46、馆文物还与“非遗”文化相互帮助、互相补充,可用成语“相得益彰”,或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珠联璧合”,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表示特殊含义。“打开馆门”不是打开博物馆的真正的大门,而是通过精心策展、拍摄纪录片、制作文化综艺节目、开发文创产品等文化活动,使人们全面了解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彩故事。表示特定称谓。“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有的称谓。表示特定称谓。把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的这次大会专门称“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表示特殊含义。“赶集人”不是真正的去集市上买东西的人,而是指

    47、那些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的人。(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提起花粉过敏,不少人以为“这都是鲜花惹的祸”,实则不然。_:一类是春季的树木花粉,一类是春夏季的禾本科花粉,一类是秋季的杂草花粉。植物花粉分为风媒花粉和虫媒花粉。凡是开得鲜艳的、通过昆虫来授粉的花的花粉,都是虫媒花粉,该类花粉一般不致敏。令人过敏的是风媒花粉,它们可以随风飘散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风媒花粉个头小,小到肉眼看不见。很轻,数量也多。风一吹,花粉在空气中大量飘浮,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致敏。细看“全国花粉过敏预警地图”,各个地区的花粉过敏指数不尽相同。造成各地过敏指数不

    48、同的原因,除了各地致敏花粉来源植物分布不同外,气候、气温差异也是重要原因。此外,也有研究表明,_。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的原因,季节性花粉过敏症和常年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上升,有些人甚至会两种病叠加。面对大自然这份略带挑战的馈赠,过敏人群不必草木皆兵,但_。专家建议,过敏人群出门还需戴帽子、穿长袖外套,回家后衣服要及时洗,尽量不要放在室外晾晒,门窗也要尽量少开。可以多吃维生素C、多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 请根据材料第一段给“风媒花粉”下定义,要求:语序合理,关键的信

    49、息完整,不超过35个字。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 花粉过敏原有三大类 空气污染会加重过敏症状 也要防患于未然 21. 风媒花粉是个头小、较轻、数量多且通过风传播的容易致敏的植物花粉。 22. 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空气污染,季节性花粉过敏症和常年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有些人甚至会两种病叠加。【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文“一类是春季的树木花粉,一类是春夏季的禾本科花粉,一类是秋季的杂草花粉”可知,介绍的是三大类花粉过敏原,此处是总领句,所以应该填

    50、写“花粉过敏原有三大类” 。第二空,结合下文“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空气污染,季节性花粉过敏症和常年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有些人甚至会两种病叠加”可知,讲的是空气污染不但会使发病率上升,甚至会两种病叠加,加重过敏症状,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空气污染会加重过敏症状”。 第三空,结合下文“专家建议,过敏人群出门还需戴帽子、穿长袖外套,回家后衣服要及时洗,尽量不要放在室外晾晒,门窗也要尽量少开。可以多吃维生素C、多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可知,专家建议过敏人群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花粉过敏,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也要防患于未然”。【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下

    51、定义的基本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一般表述为“是的”模式;其次浏览语段,找到邻近属概念,结合“植物花粉分为风媒花粉和虫媒花粉”可知,“风媒花粉”的属概念是“植物花粉”;然后筛选种差,结合“令人过敏的是风媒花粉,它们可以随风飘散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风媒花粉个头小,小到肉眼看不见。很轻,数量也多。风一吹,花粉在空气中大量飘浮,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致敏”可概括出种差“个头小、较轻、数量多且通过风传播的容易致敏”;最后将“个头小、较轻、数量多且通过风传播的容易致敏”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即可得到“风媒花粉”的定义。【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

    52、的语病有:一是句式杂糅,“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的原因”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二是成分残缺,“呈”缺宾语中心语,在“上升”后加上“趋势”。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媒体报道,广西某中学可以带宠物去学校。网传信息显示,在聊天群中,群主发了一条“萌宠在校园”的信息,并“全体同学”:即将开学,与其挂念着家里的鹦鹉、小乌龟、小猫咪、汪星人等爱宠,不如带它们一起来上学,让萌宠在美丽校园安家。同时,发布了“宠物入校证”和“文明养宠公约”,倡导卫生、文明、科学、规范养宠。学校政教处的一位老师表示,学生写了相关申请交给学校,包括养宠的公约、管理政策等。学校看了之后认为,

    53、学生想得比较周到。综合考虑孩子的愿望,这么美丽的校园也可以给小动物一个生存的空间,于是同意了。对该中学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允许萌宠进校园,这样的“神仙学校”值得点赞近日,广西南宁二中开创了一个新尝试:允许学生带宠物进校园。条件包括,宠物要打全疫苗,申请宠物入校证;只限高中年级的学生带、每班一只;带宠物的学生要遵守文明养宠公约,随身携带粪便清理工具,不让宠物嗅人、扑人等。该校政教处主任称,此举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学习“责任与爱”,直观地感受

    54、生命教育。俗话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学校的这一创举正是人文关怀的体现面对学生群体的养宠需求,校方并未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通过规范的制度和严谨的程序,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萌宠进校园”。许多孩子都对小动物有天然的亲近感,有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宠物的陪伴,更有利于他们的性格养成。孩子与宠物关系越密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就越强,也越乐于分享、合作和帮助他人。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课余时间与宠物进行互动,比如抚摸、喂食等,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关爱宠物、照顾宠物,例如公约中提倡的“看到路上走失的宠物要积极联系失主或相关班级进行收养,遇到不文明养宠行为要勇敢地站

    55、出来”。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爱心、责任与担当。宠物,虽是陪伴人的动物,但本质上同样是生命。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陈祉研教授认为,“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中往往是被管理、被照顾的角色,而面对宠物的时候,他可以转换为照顾、关怀另一个生命的角色。”换句话说,同学们在与宠物的互相陪伴中,可以加深对生命的理解与珍视,完成心灵的建设与升华。不同于该校许多学生的开心,部分家长和公众对于“萌宠进校园”还有所顾虑,焦点集中在卫生与安全问题。虽然学校提出了方方面面的具体要求,但这些规定能否落实,现在确实也不好说,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也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动态调整完善。事实上,对宠物

    56、进入公共场所,比如地铁、商场、剧院,大多数地方还是拒绝的态度。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本无义务承担起管理学生带宠物的职责,此前也并无类似的先例,南宁二中的举措,似乎有点“自找麻烦”的意味。这也证明了该校在教育观念上的包容和开放心态。学校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是教会学生珍惜热爱生命、培养学生心理情感健康的重要场所。学校如何“育人”?正是通过类似允许“萌宠进校园”这样看似微不足道却有勇气的尝试,来完成对学生生命和爱的教育。至于效果如何,能坚持多久,则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观察。“萌宠进校园”,从学生提出申请,到校方采纳实行,再到老师与学生“约法三章”共同遵守。这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让校园生活更有趣,让学校

    57、更有温度,让学生感受到了教育和生命的丰富内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是一则有关校园的新闻,主体内容是广西某中学允许学生带宠物去学校。在这则新闻中,毫无疑问学校对待宠物的宽容态度,是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尊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此外,更值得肯定的是,学校在给出“萌宠进校园”这一人性化政策后,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在提出这一举措之前,就群策群力,制定好了相关的文明养宠规范。这体现了学校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因此,我们在评判学校这一政策时,也应在此前提下展开思考。对此,写作时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带宠物进校园这一问题,可以赞同,这样做的好处有:尊重学生意愿,增加学生的幸福感;强化了规则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鼓励孩子,保障其心理健康等。也可以反对,理由主要应围绕学校是学习的场所,萌宠的加入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生带宠物上学,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多的挑战;萌宠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安全隐患;等等。针对这种看法类作文题,写作时注意必须要明确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分析。立意:1.萌宠进校园,利大于弊,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2.萌宠进校园,弊大于利,不利于学生学习。3.理性看待萌宠进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258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