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练习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桃花源记 练习 新人
- 资源描述:
-
1、9 桃花源记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豁然() 俨然() 阡陌()垂髫() 邑人() 诣()刘子骥() 问津() 武陵()舍 间语 鲜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武 陵 人 捕 鱼 为 业(2)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一词多义(1)志(2)寻(3)为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滋味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6)缘溪行(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8)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今义:像,类似)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尽)(3)处处志之(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特殊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省略主语。A(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渔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C(
3、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省略宾语。A问(渔人)所从来。具答之。便要(渔人)还家。B此人一一为(村中人)具言所闻。C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感叹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脱了外界的纠纷与祸乱。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
4、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C文章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刘子骥是晋代名士,与陶渊明同时代,把他写进作品中,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D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5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6为什么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7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8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寻找桃花源,“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017苏州 阅
5、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目。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课时作业9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2)阡陌交
6、通,鸡犬相闻_(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_(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_(8)欣然规往_(9)未果,寻病终_(10)后遂无问津者_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C不足为外人道也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运输事业 B交错相通C交流沟通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忘路之远近C处处志之 D其反激之
7、力5下面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D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
8、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_,_。_,_。_,_。(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82016淄博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9、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下联:陶渊明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10、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 涩:不通畅。曳:拖,拉。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陇:同“垄”。牧竖:牧
11、童。髹(xi)书:用赤黑色的漆写。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大惊B便舍船 屋舍俨然C停数日,辞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D欲问地所历名 实是欲界之仙都10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12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二)2016湖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愚溪诗序唐 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余家是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