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枣强 中学 2015 2016 学年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 资源描述:
-
1、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44分,每小题2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遒(qi)劲 遏()止 彷徨(hung) 橘(j)子洲B、彳亍(ch ch) 颓圮(tu p) 瓦菲(fi)杞(q)子C、麦糟mi zo 火钵(b) 失其所与(),不知(zh)D、凌侮(w) 漫溯(s) 笙箫(shng xio)漂泊(p)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荆轲(k) 拜谒(y) 督亢(hng) 戮没(l) B. 偏袒(tn) 扼腕() 濡染(r) 怯懦(ru)C. 淬火(c) 猝然(c) 忤逆(w) 拊心(f) D. 创伤(chung) 创办(chung) 瞋
2、目(chn) 箕踞(j)3、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谈笑风声 不加思索 居高临下 箫瑟 斑斓B轻歌曼舞 绵里藏针 白璧微瑕 蹒跚 冷漠 C轰堂大笑 首舞足蹈 引亢高歌 寂寥 和蔼 D衣衫褴褛 苍海桑田 言简意垓 峥嵘 忸怩4、下列加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出其制胜 各抒己见 融汇贯通 蓬荜生辉B、惹是生非 同仇敌忾 致理名言 以身作则C、气宇轩昂 惩前毖后 金碧辉煌 花团锦簇D、风声鹤唳 明火执仗 否极泰来 再接再励5、下列各组中短语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才华横溢歌唱祖国关心集体精彩极了B. 报纸杂志心情沮丧四张桌子万紫千红C. 非常壮观十分紧张 激动地说 独立思考
3、D. 四面八方废寝忘食 油盐酱醋 销售计划6、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日以尽矣C. 失其所与,不知 D. 秦王还柱而走8、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每念此,常痛于骨髓9、选项中的“
4、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夜缒而出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0、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燕王拜送于庭 D嘉为先言于秦王曰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夜缒而出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晋军函陵樊於期乃前曰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阙秦以利晋箕踞以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与郑人盟A/B/C/D/1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是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
5、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又有变宫、变徵,合称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激愤。C、徐志摩,原名章垿,曾经用过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再别康桥传达出人类固有的对逝去往事的怀念之情,充分体现了“新月派”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三美”主张。D、词按字数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1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高的诗歌作品的。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
6、烈共鸣。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诗的意象。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D.品味贯注揣摩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C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
7、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近年来,一些城市购物中心的数量大幅增加,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门可罗雀,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B对于清明节祭祖、端午节吃粽子等中国民间习俗,一些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理喻。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
8、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D张教授的讲义取材新颖,内涵丰富,见解深刻,与国外名牌大学的名教授相比,可以说是过犹不及。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B 这次选举,本来是有希望的,但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 这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的。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9、_的天职。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C、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徽
10、杜渐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D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 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得罪了老张的业务主管,事后懊悔不已,他总想找
11、机会向对方道个歉、解释清楚,以便消除误会。 B天津市援建陕西省强县“农家书屋”,目的是送知识、送信息到灾区;这一举措一开始就特别引起当地广大农民的关注。 C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在上海举行,是由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中大展拳脚,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 D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而且反映在经济实力上。B由于博物馆在原有
12、陈列的基础上,把歙县的胡仁镜宅整体“搬”到合肥,在新馆中重建,使观众能真切地亲近古徽州,感受古民居。C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D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贝时璋的离去,带给国人无尽哀恸。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了璀璨的光芒,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必将令世代钦佩敬慕。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