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冲刺训练 古诗鉴赏专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冲刺训练 古诗鉴赏专题 中考 语文 复习 考点 冲刺 训练 古诗 鉴赏 专题
- 资源描述:
-
1、中考考前必做题:古诗鉴赏专题1. 河北省11-12年度中考模拟试卷9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完成下列题目(5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分) (3)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简要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2分) 答案:9(1)对朋友的留恋,对友人离去的惆怅。(2)“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3)第一、二句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诗人想到的是
2、在于朋友分别后,朋友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就连梦中也无法排除。这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作者对朋友的留恋及惆怅的别情。2.11-12学年郑州市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 021 题(共5 分)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0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写的 破阵子 是赋壮词?( 3 分)答:2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答:答案20.从
3、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极勇猛雄健;从感情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赋壮词。21.抒发了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情感,(1分)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3.2022年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长田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4分)9.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
4、析。(3分)答案:8.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4.2022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语文考试模拟试卷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1用自己的话说说“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辛弃疾说这首词是“赋壮词”,你认为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雄壮还是悲壮?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2分)答案:21.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
5、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杀敌报国的宝剑。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凉、梦回沙场的无奈。22.悲壮。“可怜白发生”就是由梦境转回现实,一方面表明前面描述的热烈的战斗场面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恐已没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词人壮志不遂、报国无路的抑郁、愤慨。5.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6、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2分)答案:略6.湖北省云梦县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B、“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表达了词人对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的强烈不满,也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突破时空的局限阻隔,用明月将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充满了浪漫色彩。8.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2分)答: 答案 略7.2022年济宁师专附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春日偶成程 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6.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8、(2分)7.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答案 6(2分)徐徐春风 飘飘淡云 依依杨柳 簇簇春花7(2分)宁静恬淡 无忧无虑(1分)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8.2022年浦江县九年级语文调研试卷 除夜作 (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注释】除夜:除夕之夜。16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17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案 16凄清(孤寂、凄凉、清冷)17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9.2022年山
9、东省新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2.“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两个“零丁”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23.诗的尾联是光照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所表现的情感。 答案 22.不同(1分),前一个指地名,后一个是“孤苦零丁”的意思。(1分)23.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两个方面答出一个即可)11.2022年上海同济大学附中中考模拟语文练习卷(四)9 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
10、问题。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对前两句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杨花这个意象,反衬了人生的漂浮不定,带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闻道”说明了诗人得知这个消息时的吃惊。“过五溪”说明王昌龄行路之快,让人无法前去送行;作者对此充满了惋惜之情。B诗人用杨花的漂浮不定来写王昌龄的被贬,暗示了人生的沉浮难定和无法把握。“闻道”说明了诗人对好友的遭贬感到震惊和不平;“过五溪”暗示了王昌龄被贬途中看到了许多美妙的景物。C诗人用杨花这个意象,暗示了人生的漂浮不定,带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闻道”说明了诗人对好友的遭贬感到震惊和不平;“过五溪”暗示了王昌龄被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