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类型2022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61639
  • 上传时间:2025-10-30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05.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末 测试 新人
    资源描述:

    1、期末测试得分_卷后分_评价_一、积累与运用(31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长江前线,感受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战斗机成功着舰那一刻,领略到中国飞行员xin熟的();在父亲pn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情感;在坦荡如底的黄土高原上,见识了陕西苏区抗日军民不折不挠的意志;在处处如画的苏州园林里,欣赏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心裁的()还有那任劳任怨、不辍劳作的伟大母亲;那_;那不畏艰难、()的传奇愚公阅读,使我们的生活()!(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锐不可当(dng)pn(蹒)跚xin(娴)熟不折不挠(no)

    2、(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1分)“底”应为“砥”,“治”应为“制”(3)下列短语的结构与“不折不挠”相同的一项是( B )(1分)A锐不可当 B任劳任怨 C自出心裁 D不辍劳作(4)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1分)A艺术技艺坚持不懈五彩斑斓B技艺 艺术 水滴石穿 丰富多彩C技艺 艺术 坚持不懈 丰富多彩D艺术 技艺 水滴石穿 五彩斑斓(5)请仿照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1分)示例: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世界名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这块古玉虽然年代久远,但由于历代主人的精心保管,得以永垂不朽。B面对人烟稀少的广

    3、袤原野,一种从未有过的苍凉感在他心头潜滋暗长起来。C在徒步远行活动中,大家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都已经筋疲力尽了,纷纷建议停下来稍作休息。D三十多年前,战士们在戈壁滩白手起家,建起了我国的火箭发射基地。【解析】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对象错误。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A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教科书”般的表现引领了网友的一片赞誉。B评价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不能仅凭流量多这一标准,内容品质、价值含量、美誉度等更应该成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C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

    4、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于2022年3月27日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解析】A.搭配不当,将“引领”改为“赢得”;B.两面对一面,把“是否”去掉;C.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的重要手段”。4(河南中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A.BCD【解析】句提出了问题,位于首句。句给出了答案,应紧随其后。句中的“有了知识和智慧”承接句中的“给人以知识

    5、,给人以智慧”,因此句应该是第三句。“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就可以“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因此句应该是第四句。句是总结句,应该位于结尾。因此,以上句子的顺序应该是。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报君黄金台上意”一句运用典故。“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B渔家傲“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三山”是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C藤野先生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D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

    6、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文学体裁。6名著阅读。(3分)红军最重要的一个战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进攻时集中主力,在进攻后迅速分散。这意味着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就是在上述战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文中所说的“最重要的一个战术”是指什么战术?(1分)游击战术。(2)联系原著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战术。(2分)原因:红军军力很小,敌人的力量超过红军十倍到二十倍;红军的财源和战斗装备受限制,敌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基础。7古诗文默写。(7分)(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

    7、海楼”运用奇特的想象描绘了江中之月和江上之云。(3)李清照词“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自庭中有奇树中两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表达了怀远之情和思念之苦。(4)(阜新中考)郦道元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综合性学习。(7分)为迎接“文化遗产日”,提高同学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洛阳某中学八(1)班举办了“我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小明搜集的关于“龙门石窟”的材料,请你帮助他用短语概括出材料介绍龙门石窟的几个方面。(每条不超过7个字)(3分)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后来,历经东魏、西魏、北齐、

    8、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而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示例:发展历程;造像风格;历史文化价值。(2)班级将组织同学们去龙门石窟参观,小华因请假未参加班级游览注意事项说明会。请你根据下面的游览流程图告诉小华如何进入景区游览。(注意说话要得体,有条理)(2分)示例:小华你好,在

    9、去游览前,得先提前实名预约购票,可以在景区官网、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上购票,或者打电话预约,几种方式都可以。预约购票成功后,就可以去景区了。进入景区前要测体温、出示健康码,如果你的健康码为黄色或红色,景区会联系相关防疫部门针对你的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如果你的健康码为绿色,你就可以凭实名证件取票,取票后就能直接进景区游览了。(3)有人说如果过分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就会妨碍社会进步。你觉得这个说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示例:我认为不正确。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

    10、,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二、阅读理解(39分)(一)(4分)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注释】驱:驱使。殷:震动。龙:传说中是水神,古人认为龙带来风雨,所以“雨过”就是龙走了。9诗句“一池草色万蛙鸣”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2分)示例:雨后天晴,宁静的小池中碧草青青,千万只青蛙在那里高声鸣叫,好一幅乡村清幽明净、富有丰收气息的画面啊!10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哲理。本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示例:这

    11、首七言绝句写了大雨前后的景象,前两句写风雨雷电,气势磅礴;后两句写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这样的人生哲理: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绝不会长久;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二)(9分)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

    12、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注释】学术:学习游说之术。醳(sh):同“释”,释放。檄(x):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而:你的。顾:反而,却。盗:劫掠,这里是攻打的意思。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至霸上及棘门军B门下意张仪 任意东西C足矣 丰衣足食D始吾从若饮 猛浪若奔【解析】A.如,比得上/和,与;B.怀疑/心意,意图;C.都是“足够”的意思;D.你/好像。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子毋读书游

    13、说,安得此辱乎?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会受这样的侮辱呢?14张仪作为战国时期杰出的纵横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与他不凡的精神品格有很大关系。从选文内容看,张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顽强不屈:张仪被诬陷后,受到拷打,但他并不屈服。乐观自信:张仪受辱后,开玩笑地和妻子表示自己的舌头还在,如此便已“足矣”。有仇必报,但光明磊落:张仪做了秦相后,公开告诉楚相秦国将要攻打楚国。【参考译文】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仪。张仪学习完了之后,在诸侯间进行游说。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后来楚国的相国丢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穷没有

    14、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国的玉璧。”一起抓住张仪,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承认,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会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说:“舌头在。”张仪说:“够了。”张仪做了秦相以后,发出文告对楚相说:“我以前和你一块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要守好你的城池,我反过来将要攻打你的城池!”语文八年级上(配人教) 177 178 语文八年级上(配人教)(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语文八年级上(配人教) 179 180 语文八年级上(配人教)(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三)(12分)材料一:今年寒露恰逢农历九月初三,正应了白

    15、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除此之外,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和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堪称最贴切。因为这两首诗词都明明白白写到了菊花,贴近古人对寒露“三候”的描述。寒露第一候“鸿雁来宾”,意思是,鸿雁排队大举南迁;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是说,雀鸟变成了海里的蛤蜊。这个节气,雀鸟不见了,海边出现很多蛤蜊,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于是古人认为雀鸟变成了蛤蜊;三候“菊有黄华”,黄色的菊花此时已普遍开放。菊是寒露的主角,赏菊是爱花者此时的主旋律。接下来,满山的红叶就要次第开放:“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

    16、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多美啊,一首比一首美。是的,那斑斓的红叶,即将奏响秋天最美的音符。(摘自韩可胜寒露,露似真珠月似弓,有删改)材料二: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总令古代文

    17、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摘自刘琪瑞小雪将雪,有删改)材料三:节气之美,美在诗意。每一个节气名,都清简如诗,双音节,读来朗朗上口,易记于心。谷雨,天清

    18、地明的春天里,谷和雨,两种事物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朴实动人的内涵;白露,晶莹,略有凉意,与桂花共同散发着清芬,于是中秋至,明月圆,佳人共,天伦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光芒穿透历朝历代。从陶渊明在南山下种的菊,到李白吟咏过的月光,杜甫居住过的草堂,苏轼在赤壁东坡植的梅,大都可从节气里找到相应的佐证或依据。姜夔词中“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分明是雨水时节绿意满眼的景致;晏殊词里“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则是一派清新田园春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小雪时邀友小酌,岂独白居易一人?而在冰封雪盖的大寒之夜,不仅有凌寒而开的梅花,还会想起杭州湖心亭看雪的张岱,想起雪夜访戴安道的王子猷,想起寒江

    19、独钓的柳宗元。那人,那景,都诗意满满,诗香盈怀。(摘自梅玉荣节气之美,有删改)1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大雁南飞、海边出现很多蛤蜊、菊花开放,这些都是寒露突出的物候现象。B人们期盼小雪时节落雪,因为有利于来年的农业生产。C我们从古人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中,都可以找到记述节气的痕迹。D三则材料在介绍“节气”时,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达到了普及知识和传递美好的写作意图。【解析】不一定所有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都有节气的痕迹。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

    20、美。不能删去(1分),“也”表示“同样”,即“小雪不仅是其他人的”,还是“诗人的”(1分)。如果去掉,句意就变得太绝对了,这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严密(1分)。17材料三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举例子(1分)。以“谷雨”和“白露”的节气名中的诗情画意为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节气之美,美在诗意”这一观点(2分)。18读了以上材料,请你说说“节气之美”除了“美在诗意”,还美在哪些方面。(3分)节气之美,美在景色(1分);节气之美,美在人物(1分);节气之美,美在生活(1分)。(四)(14分)招手彭程这两年间,我心中最舒坦的一件事,是和年逾古稀的父母做了邻

    21、居。他们和我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邻的单元里。走一个来回,包括上下电梯,只需五分钟。十多年前的冬末,他们从三百公里外的冀东南小城迁到北京,去年夏初,又从三十公里外的郊区小镇,迁到我居住的三环边的小区里。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能够就近照顾他们,是我们兄妹的共同心愿。转眼一年过半,我并没有照料他们什么,倒是总受到他们的呵护。骤雨来袭,再不用担心出门时窗户大敞,因为他们会及时过来关上;晚上回家,餐桌上经常摆放着母亲做好送过来的吃食包子或炒饼,茄夹或馅饼,温乎乎的,像童年记忆中,母亲抚摸我脸颊的那双手。有父母在身边,我内心的幸福滋长得茂盛。刚搬来时,他们说:“这下好了,你们晚上别开伙,就来我这边吃吧。

    22、”很快,他们就失望了儿子媳妇都忙,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错过饭点是常有的事。到了周末,我们才能凑在一起吃上一两顿饭。为了这一两顿饭,母亲会提前很久做准备。虽然不是每天都去父母家,但每天我都能和他们相见,用的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招手。他们和我,父母和儿子,每天清晨,一方在院子里,一方在房间里,隔着几十米的距离,相互招手。这个动作,成了每天的固定节目。父母有早起散步的习惯。一年多来,除了冬季,在其他三个季节,每天早晨他们都会定时出门。六点多钟,我走进厨房,张罗简单的早餐。从窗边向下张望,多半就会看到父母已经在楼下的小花园里散步了。花园是被几幢楼围起来的一个椭圆形空间,不大,尽在我的视野中。通常,

    23、母亲走在前面,目光平视,父亲跟在后面十几米处,佝偻着腰,看着地面。但每当面对我所在的这幢楼时,他们都会抬起头来,向着我家这扇窗户张望。我知道他们在等我,于是我伸出手,朝他们挥动。不记得第一次招手是怎样发生的,但自从有了第一次,便每天如此,成了习惯。这样大约过了一个月,有一天早晨,我忽然萌生一个孩童般的类似捉迷藏的念头。他们在半个小时的散步时间里,每次走到面对我家窗边的位置时,都一如既往地抬头望着,一共五六次。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伸出手去跟他们打招呼。最后两次,他们停下脚步,望着这儿,议论着什么。我知道他们在说怎么没见到儿子。他们向东边走,要回自己住的单元里去了,在二三十米长的路上,他们还不时地

    24、停下脚步,身体扭转过来,仰头朝我这边望。没过几分钟,电话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她问:“今天怎么没看见你,没有听说你要出差啊,是不是生病了,哪里不舒服?”我心里掠过一丝疼痛。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进厨房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窗边,拉开纱窗,伸出胳膊向他们招手,然后才开始准备早餐。这样,招手对我而言便有了一种仪式感。做完这个动作,我才会感到心中踏实,这一天的开始也就仿佛被祝福过,变得明亮且温暖。对父母而言,这个动作的意义更大。当脚步日渐迈向生命的边缘时,亲情也日益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我把这当作是冥冥中的一种赐予。招手,父母和儿女之间,血脉和骨肉之间,呼唤和应答,自然而

    25、然,但又意味深长。父亲和母亲,一位七十八岁,一位七十五岁。父母的长寿,让我欣慰;父母的衰老,让我忐忑。每当看到一些耄耋之年甚至期颐之年的老人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不论是否相识我都为之欢欣。潜意识中,我总是把父母的未来和这些老人的现状相叠加。但亲友或同事家老人的猝然离世,又时时提醒我,命运无从测度、难以掌控,不情愿发生的事情照样可能发生。我只能叨念,希望在他们体力衰弱的诸多表现中,在那些动作变得迟缓、脚步变得蹒跚、目光变得浑浊的表现之前,不要加上一个“更”字。那些一点点剥夺他们尊严的伎俩,那些让我们心里的疼痛一寸寸累积的东西,虽然终归要来临,但请来得迟一些,再迟一些吧。我自认为是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

    26、,但到了如今的年龄,有时却希望,真的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灵,那样我会向他祈祷请你保持这一幕,让我和父母,永远能够像今天这样,相互招手。请将这一幕,固定成永恒的风景。(选自读者2021年第17期,有改动)19阅读全文,概括“我”和父母做邻居,是“心中最舒坦的一件事”的原因。(4分)父母年龄大了,和父母做邻居方便照顾父母(1分);享受父母的关爱,感觉像回到童年(1分);看到父母安好,“我”感到心安(1分);和父母做邻居可以经常与父母交流,让亲情不被空间所阻隔(1分)。20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1)在二三十米长的路上,他们还不时地停下脚步,身体扭转过来,仰头朝我这边望。(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这

    27、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停下”“扭转”“仰头”“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没看到“我”招手后的担心、挂念和着急,表现了父母对“我”的浓浓爱意(1分)。(2)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从加点词语的角度)“顽劣”原指顽固无知,句中指“我”做法的幼稚与不妥(1分)。“顽劣”一词表现了“我”对自己这一行为的痛心和懊悔(1分)。21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3分)这一段收束全文,深化主题(1分)。作者希望自己和父母的招手可以永远进行下去,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永远存在(1分)。既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歌颂,也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1分)。22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

    28、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为什么?(3分)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1分)。文中写父母做好饭菜送到“我”家、父母下楼散步、“我”招手同他们打招呼、“我”希望父母健康长寿等生活小事,无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2分)。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1分)。文中的父母,是“我”的父母,同时也是千万家庭中父母的典型代表。“我”的父母距离“我”比较近,“我”能够时刻关注他们,关爱他们,然而像“我”家这种情况的家庭又有多少呢?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与子女分离,他们被迫孤独地生活着。作者的这篇文章显然是在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2分)。三、作文(50

    29、分)23请任选一题作文。题目一: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的教诲,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二:览山水风貌,感天地精神,悟成长所获。穿过不朽的山水,王之涣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感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熹看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悟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以感悟山水,收获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若选题目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63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