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2 石钟山记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2 石钟山记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新教材 2023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钟山 课件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 资源描述:
-
1、石钟山记佳话石钟山在祖国的山河中,恐怕很少有哪一处像石钟山那样,有关它命名缘由的争论延续了1 000多年,不少学者名流卷入了争论,在论者如潮的众多学者当中,宋代大诗人苏轼现身而出,亲临绝地,实地考察了石钟山,后于志满意得之中洋洋洒洒挥就山水文章中的奇文石钟山记。在延续千年大争论中,人们或持音说,或以形论,或音形并提。论者如大江东去,佳话却流传至今。其实,中华大地名山荟萃,人文鼎盛,每座山的得名都有其原因。石钟山的命名更是如此,而到底哪一种说法最为科学,走进苏轼的石钟山记,你会了解另一个苏轼。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文学常识豪放豁达的词人苏轼苏轼
2、(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散文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追谥“文忠公”。苏轼是全才作家,散文和诗词都“雄视百代”;书法和绘画的造诣也很高。其散文平顺晓畅;诗歌自由豪放,明快自然;词波澜壮阔,豪放天成。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易传书传论语说等。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属“唐宋八大家”之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而他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能理所应当,心甘情愿。儒家修炼他的“苏学”,道家渲染他的“炼丹术”,佛家颂扬他和佛印的友谊,你喜欢诗歌可以吟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如果喜欢词曲就低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豪放派说他开“一代词风”,婉约派说他是“一代词宗”,画家欣赏他的潇湘竹石图卷,书法家临摹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而他官居高位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屡遭谪贬征示人生坎坷,人生坎坷却依然乐观豁达又能给多少人希望和力量?2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经湖口,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3相关知识山水游记山水游记,借山水自然之美谈及生活之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景为象,游为踪,感是魂;内容的复杂决定了表达的复杂,所以,在
4、写山水游记时,作者往往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或叙事或抒发情感。其中,山水游记作品中常见的手法就是写景抒情与议论,这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的是先写景抒情,后议论;有的是先议论,后写景抒情;有的是夹叙夹议。语言建构与运用1.解释文中加点词。鼓.搏.洪钟.是说.磬.虽.激荡,掀动。击,拍。大钟。这种说法。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即使。鸣.遗踪.清越.桴止响腾.徐.尤.是.使鸣。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清脆响亮。越,高扬。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慢。更加。这样。2翻译下列句子。(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
5、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郦道元认为(这座山的命名是由于山)靠近深潭,微风吹动波浪,使水和石头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如同大钟一般。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够使它发出响声,更何况石头呢!敲击能发出铿铿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3思考: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出焉。”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是不是多余?答案:作者引用书中的话比自己的话有力,同时说明石钟山确有其山;通过水经提出郦道元的观点,后面提出李渤的观点,两种观点提出来,有了比较,就为作者的
6、质疑提供了基础,也为下文作者实地去考察提供了依据。1.解释文中加点词。元丰.六月丁丑.适.赴.焉.固.暮夜.宋神宗的年号。农历六月初九。往。这里是赴任,就职。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当然。晚上。森然.磔磔.心动.噌吰.则.罅.涵澹澎湃.为此.阴森的样子。鸟鸣声。内心惊恐。形容钟鼓的声音。原来。裂缝。波浪激荡。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形成这种声音。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臆,胸。大概。终究。指用文字表述、记载。浅陋无知的人。敲。指事情的真相。2翻译下列句子。(1)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
7、也。古之人不余欺也!(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我正心里惊恐想要回去,一种宏大的声音从水上传来,噌噌吰吰的声音像钟鼓响个不停。噌吰的响声,像是周景王的无射钟的钟声;窾坎镗鞳的声音,像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主观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听到的,大概跟我相同,但是记载得不详细。3思考:无射和歌钟是古代帝王用的十分有名的乐器,声音美妙动听,为什么作者把这些让他吓得魂不附体的声音比成仙乐一般美妙的声音呢?答案:(示例)声音相似;这与作者的心情有关,因为作者经历了那么艰险的探索,终于找
8、出了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所以心里高兴,听这个水石相搏的声音就像乐器奏出的音乐一样美妙了。二、巩固自测(一)字音识记。1正音暮()夜月明磔磔()云霄间钟磬()桴()止响腾栖鹘()鹳()鹤穴罅()无射()钟mzhqnfhunxiy2多音字栖()栖息 ()栖栖当()螳臂当车 ()安步当车识()胆识 ()博闻强识qxdndnshzh(二)知识梳理。1通假字(1)南声函胡()(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3)汝识之乎()“函胡”同“含糊”“扣”同“叩”,敲击“识”同“志”,记住。2古今异义词(1)空中而多窍(2)与风水相吞吐(3)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古义:中心是空的。今义:
9、半空之中。古义:风与水。今义: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古义:船工。今义:水军。古义:斧头。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今义:重量单位。3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3)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坐船用眼睛,亲眼;用耳朵,亲耳吹动使鸣响这这样判断动词正确鼓动,吹起一种乐器弹奏击鼓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疑问代词,哪里,在哪里语气助词止陡峭的隔绝、阻断并列关系,不译承接关系,不译转折关系,可是因果关系,因而5文言句式(1)判断句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此世所以不传也。(2)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42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