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3.11《论语》十二章(名师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2 年初 年级 语文 上册 3.11 十二 名师 教案
- 资源描述:
-
1、11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2.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理解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品师: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课件出示:(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
2、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3、“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尽善尽美”“舍己为人”等都出自其中。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两个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意。我们分三步进行:朗读,解读,吟诵。【设计意图】介绍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论语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做准备。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借助资料,读准字音2.范读学读,读准节奏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节奏划分。课件出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5、/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3.自由练读朗读提示:(1)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抑扬顿挫。读准节奏,注意语速语调。4.指名朗读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点评。【设计意图】理解文言文,首先要读准文言文。从朗读开始进入课文学习,通过朗读,感受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语(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课件出示:(1)通假字不亦说乎(同
6、“悦”,愉快)吾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形容词作状语,每天)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饭疏食,饮水(古义:粗糙。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4)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形容词,高兴)乐 回也不改其乐(名词,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7、)曲肱而枕之(代词,指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优点)2.理解重点句子课件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
8、文: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3.针对性精讲4.翻译全文,贯通文意(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句段精析”栏目)5.齐读课文师:同学们,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再一次诵读本课。(生齐读课文)【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默读,圈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再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和老师提供的重点词语、句子的解释,自主译读课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贯通文意,达到准确理解全文意思的学习目标。四、布置作业,课外巩固熟练背诵本文。第2课时【课时目标】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
9、【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检查课文背诵2.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本文的大意,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这十二章内容中所蕴含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二、分章概括,整体感知师: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论述的问题是什么。预设课件出示: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第二章:阐述自省以提高自我修养的观点。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第八章:讲的是当“富”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
10、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对照别人的缺点修正自己的缺点。第十章: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第十一章:讲的是要坚守自己的志向。第十二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三、分类品析,探究哲理师:论语十二章章章精粹,有教我们修身的,有教我们治学的,我们把它理一理,请同学们在书上批注标示,将文中的哲理句子分类归纳到“治学”“修身”两类里。预设 课件出示:治学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修身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修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道德修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养)【设计意图】将零散的“语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