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BYCHUN.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BYCHUN 河南省 天一大 联考 2020 2021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WORD 解析 BYCHUN
- 资源描述:
-
1、绝密启用前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上)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一方面,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文化;另一方面,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黄
2、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中心和重心。可以从文明诞生到文化基因和性格的养成,再到“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看待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历史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文明起源的一个主流范式是: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相结合,以聚落形态的演进标识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国文明起源路径可以概括为“聚落形态的三个演进”,即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的“万邦”形态。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其多元性可概括为两大河流域黄河与长江。就黄河流域而言,在其上中下游都发现了作为上述三个阶段三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为我们
3、展现出一部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显现出早期黄河文明的物化形态。始自夏王朝的中原正统观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观念。它历经夏商周三代而奠定根基。在对夏商王都的历史地理考据中,夏朝和商朝的都城都有迁都情况,但其王都均在黄河中游地区。论语为政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中原地区,所以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密不可分。从尧舜禹经三代再到秦汉,先后经历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与尧舜禹时代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一体色彩的
4、“天下一统”观念;与夏商西周“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与秦汉以后郡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这三种背景指向、三个层次的大一统观念,是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标识。在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一直发挥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因性要素之一,而建都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夏商周三代和汉唐王朝,是为其奠基的两个重要阶段。费孝通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划分为“自在民族”和“自觉民族”两个阶段,古代属于“自在”阶段,近代以来进入“自觉”阶段。民族类型与国家形态结构有对应关系。中国从秦汉开始,国家形态结构变为“中央一郡县”制,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都
5、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出现是与从秦汉开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态结构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种中央一元化统辖的郡县制结构。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国家结构本身使大一统的国家至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并使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具有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而从秦汉到唐宋这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就建在黄河中游地区。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同心圆圆心。由此,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游地区因其国都的地位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所在地。在这个意义上,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
6、及历史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文化,因为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和重心。B.中国文明起源路径的阶段形态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都出现过,呈现了早期黄河文明的物化形态。C.经夏商周三代而代代相袭的中原正统观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观念,奠定国家根基,始终是稳定不变的。D.尧舜禹、夏商周、秦汉三种背景下的大一统观念,都是与当时的国家帝制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思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采取总分总模式,从三个方面论述黄河文化的内涵及意义。B.文章引用论语中的记载,目的在于论证夏商西
7、周三代的制度是继承发展的。C.文章认同费孝通对中华民族的阶段划分,并对秦汉时期的民族特点进行了阐述。D.文章论述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重论述黄河文化中的传统观念与政治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出现了三种形态聚落的遗址,可以体现社会的复杂化进程。B.“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C.“自在民族”与中央一元化统辖的郡县制国家结构密切相连,并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D.由于黄河中游地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故唐宋以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都于此。(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8、。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这表明,民法典虽然以调整私法关系和规范私法行为为主要功能,但它也明确划定了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范围和界限,构成了对公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如法人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提供了基本准入资格和民商事行为规范。再如,为促进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创立了一些新的交易机制,包容交易习惯,允许在特定条件下适用交易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行业自治和行业交易习惯发展,促进要素配置过程更加符合行业特征和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从而推动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9、。(摘编自孔祥俊挖掘民法典的公法价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材料二:10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4起“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监督侦查机关撤案”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均以监督侦查机关撤案、有效保护合法民事权利、避免刑事立案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保护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为重点。刑事检察部门以民法典相关规定为遵循,客观公正履行刑事检察职责,在积极主动依法追诉犯罪的同时,加大法律监督力度,防范违法插手民事、经济纠纷,充分发挥刑法作为民法典后盾法和保障法的作用。民法典的颁布,开启了民事权利保护的新篇章。民法典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受法律平等保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10、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民法典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对民事主体的交易自由加以适当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摘编自史兆琨以民法典为遵循强化立案监督依法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材料三:游戏币、游戏装备、QQ账号、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当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向虚拟空间拓展,这些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网络资源越来越受重视。今年,民法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确认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产权受法律保护。这为促进数据要素交易、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奠定了规则基础。单从这个角度说,编纂民法典,是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短板的重大举措。民法典总则编提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
11、的,依照其规定”,明确肯定了虚拟财产的民事客体地位和财产属性;继承编则以概括方式定义遗产,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都属于遗产。这样,民法典规定的知识产权客体范围更加广泛,涵盖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和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有利于繁荣市场经济。为使市场主体的产权得以有效保护,民法典还对知识产权侵权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对破坏规则、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惩戒。(摘编自许晴等虚拟财产价值日益受关注如何交易、继承缺乏标准)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法典主要功能是调整私法关系和规范私法行为,也是社会主义市
12、场经济的基本法,用来调整经济关系,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刑法是民法典的后盾与保障,但检察机关不能介入涉民营企业案件,要有效避免刑事立案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保护非公经济健康发展。C.民法典在保障交易自由的同时,还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对这种自由加以适当限制。D.民法典丰富了市场交易的客体,赋予民事主体以更多种类的财产权,使知识产权保护得到了拓深拓广,激励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法典创立了一些新的交易机制,允许特定条件下适用交易习惯,大力提倡行业自治和行业交易习惯发展,促进要素配置过程更符合行业特征和特定市
13、场的特殊需求。B.民法典明确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各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并受法律平等保护。C.民法典把新生产要素及时纳入了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确认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产权受法律保护,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及时反应。D.民法典对民事权益予以保护,这种保护可以是对财产权利等一般民事权利的充分保障,也可以是对一些特定侵权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制度。6.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北京的银杏陈先义从前,如果有人让你谈对
14、北京秋色的感受,恐怕你会毫不迟疑地说到红叶,香山红叶是北京秋天最具代表性的色彩。是的,古往今来,面对北京的秋色,文人墨客诗情难抑,动情吟唱,留下了多少描写香山红叶的诗篇。细细说来,最早写香山红叶的恐怕要数金代诗人周昂,“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香山)脍炙人口。此后,佳作代代迭出,香山因之声名远播。然而谈到诗歌蕴含时代精神,诗与情完美结合,就要数共和国元帅陈毅的题西山红叶了,老革命家触景生情,“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将他的磊落情怀和诗意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景因诗而扬名,诗也给景增加了历史韵味和文化色彩。于是,每年寒霜初降,西山披上红黄相间的新装时,十万甚至数十
15、万慕名观赏者如潮水般涌向西山,成为北京的一道景观。然而近些年来,北京的秋天,枫树黄栌独大的格局被悄然打破,似乎一切都在无声息的变化之中。人们突然发现,一种更具魅力、更具风采、更能体现古都北京秋色韵味的树木,渐渐登上了北京秋天的舞台,它一出现,便以金碧辉煌的典雅气质,以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为首都北京增添了诗意。它大有和香山红叶平分秋色之势,让北京的秋天换了装。这就是北京的银杏。北京开始流行栽种银杏树,大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北京几乎清一色是国槐,树型低矮不说,观赏价值也有限,作为首都绿化树,似显单一和乏味,我们觉得品种应该更多样化一些。当时或许没有想到,待种下的银杏长大长高成了规模,会让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906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第16课 猫(教学课件)-【上好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