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一练”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洛阳市 2013 届高三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 资源描述:
-
1、河南省洛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铜镜源流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上古的镜,叫监,就是大盆的意思。说文:“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
2、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在三代之初,其器皿一般为瓦制。不过,在距今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曾出土有两面铜镜。至商代晚期,铜镜已有较多出土。进入战国,铜镜已经比较流行。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因此深受人们喜爱。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铸造精良,形态美丽,图纹华丽,铭文丰富。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则须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便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
3、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的大标准器之一。因此铜镜不仅反映了古代文化艺术水平、冶炼和装饰工艺水平,而且还是古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战因时期青铜艺术发生重大转变,青铜器由祭祀礼器向实用品转变,铜镜以其新顿时尚流行于上流社会。铜镜在历史上曾是宫廷、贵族享用的高档消费品,在早期使用上还有一定的级别限制。因此,铜镜的制造量少,保存流传于世的就更少。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制作也更加精良。直到明代末期,才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但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仍有以铜为镜子的。汉以前的铜镜存世较少,现在所能看到的铜镜大多是入汉后的
4、产物。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且多有嵌镶珠宝的。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盛唐以后,以花为主,多为吉祥图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选自文史杂志1下列关于一、二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铜镜在上古时期叫监,就是大盆的意思,既可以取水,也可用于照看人的面影。B铜镜的纹饰和铭文是由当时制作者精心选择的,反映了古时人们的精神生活。C铜镜的流行,与当时
5、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 D铜镜工艺精美,图文华丽,深受人们喜爱,因此成为古代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铜镜出现于四千年前,早期是高档消费品,后来逐步成为生活必备品。 B早期铜镜是祭祀礼器,战国时期向实用品转变,开始流行于上流社会。 C清代乾隆以后,开始以玻璃为镜,但直至民国初年,仍有人使用铜镜。 D唐代铜镜以多样的造型突破了汉式镜,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3研究铜镜,可以帮助现代人了解古代,下列表述不属于这一作用的是( )A研究随葬铜镜的风格,可以大体判断相应墓葬的历史时期。B不同时期铜镜纹饰的变化,
6、反映着艺术观念及时代风貌的演变。C铜镜铸造精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冶炼和装饰工艺水平。D汉朝以前的铜镜当前存世较少,是极有价值的文物收藏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熊本,字伯通,番阳人。儿时知学,郡守范仲淹异其文。进士上第,为抚州军事判官,稍迁秘书丞、知建德县。县令顷包鱼池为圭田,本弛以与民。熙宁六年,泸州叛,诏察访梓、夔,得以便宜治夷事。本尝通判戎州,习其俗,谓:“彼能扰边者,介十二村豪为乡导尔。”以计致百余人,枭之泸川,其徒股粟,愿矢死自赎。本请于朝,宠以刺史、巡检之秩,明示劝赏,皆踊跃顺命。神宗劳之曰:“卿不伤财,不害民,一旦
7、去百年之患。”赐三品服。河、湟初复,本为泰凤路都转运使。熙河法禁阔略,蓄积不支岁月,本奏省冗官百四十员,岁减浮费数十万。渝州南川獠木斗叛,诏本安抚。本进营铜佛坝,抗其亢,焚积聚,以破其党。木斗气索,举溱州地五百里来归,为四寨九堡。初,熟獠王仁贵以木斗亲系狱,本释其缚置麾下,至是推锋先登。大臣议加本天章阁待制,帝曰:“本之文,朕所自知,当典书命。”遂知制诰。宜州蛮扰边,道除龙图阁待制、知桂州。至则谕溪洞酋长,戒边吏勿生事,请选将练兵代戌,益市马以足骑兵,宜州遂无事。民蔡宝全扇龙蕃与峒户相仇杀,欲引兵致讨以为功。本质之,色动,缚而投之海。蛮夷以为神。谍告交人明年将入寇,使者实其言,诏访,本曰:“使
8、者在道,安得此?藉使有谋,何自先知之?”已而果妄。转运判官许彦先议通湖南盐于西广,计口授民,度可得息三十万。本言:“桂管民贫地瘠,恐不堪命。”议遂格。入为吏部侍郎。逾年,力请外,仍待制、知洪州。言者谓本弃八洞为失谋,夺一官,徙杭州、江宁府,再知洪州。召还,卒于道。 (节选自宋史熊本传) 【注】獠:古代少数民族。交人:交阯人,古代对今越南人的称谓。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弛以与民 驰:放弃 B明示劝赏 劝:劝勉C道除龙图阁待制 除:任命 D计口授民 授:授予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体现熊本为朝廷去患的一组是(3分) 得以便宜治夷事 以计致百余人,枭之泸川 本请于朝,
9、宠以刺史,巡检之秩 本奏省冗官百四十员 抗其亢,焚积聚 举溱州地五百里来归A B C D6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本从小好学,写作出色。时任太守范仲淹非常赏识他的文章,后来熊本进士考试被列为上等,从此步入仕途,出任了一系列官职。 B熊本平叛得力,文武全才。他先后平复了泸州、南川獠的叛乱,均得到同僚和皇帝的肯定,皇帝因为赏识他的文章,封他为知制诰。C熊本心系百姓,为民分忧。有人建议把湖南的盐运到西广赚钱,熊本认为当地贫穷,不能承受,最终这个建议被搁置了,没有实行。 D熊本足智多谋,善于辨伪。间谍报告说外敌将要入侵,并且经过了使者的证实,但熊本经过分析后认定此言不
10、可信,以此回复皇帝。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谓:“彼所以能扰边者,介十二村豪为乡导尔。” (2)本质之,色动,缚而投之海。蛮夷以为神。(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古 意王融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沭。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罗縠h:一种丝织品。8主人公“废裁缝“罢膏沐”的原因是什么?“寸心郁纷蕴”饱含了人物什么样的复杂心情?(5分) 9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6分
11、)(三)名篇名句阅读(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望西都,意踟蹰。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把酒临风,_。(范仲淹岳阳楼记)(3)_,百年多病独登台。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写所选大题方框然后答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我的民工哥哥李世民王小石是我的哥哥,一个做民工的哥哥
12、。说透了,王小石不是我的亲哥哥,而是小时候同村的一个同辈人。我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所以,也很不情愿把王小石当成自己的哥哥,只是,王小石把我当成了弟弟。今年春天,王小石随着一个工程队来到了这座城市,我,就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王小石是个小工,跟着匠人推砖铲沙拉水泥。干活儿的间隙,有人爱折腾。张三说,我单手能托起十块砖。张三说着真的单手托起了十块砖。李四说,我一手能提一袋水泥。李四说着果然一只手提起了一袋水泥。只有王小石,不声不响地在一边铲着沙子,王小石心里有数,自己的个头儿矮、胳膊细呀。工地上吃饭的时候,也有人爱闹腾。如果碗里的莱是冬瓜,就把话头扯到冬瓜上。张三说,前年俺家菜地种了一棵冬瓜,猜猜结
13、了几个?乖乖,八个!李四说,去年俺田里也长了一棵冬瓜,只结了一个,不多不少,整整一百斤!只有王小石蹲在角落里,埋头吃着冬瓜,王小石知道,自己家里从来就没种过冬瓜。晚上睡觉的时候,工棚里还是乱翻腾。张三说,这里没老婆打搅多好哇!李四说,说起来丢人,我媳妇儿的脚板厉害晚上做梦爱踹我,有一回直接把我踹到了床下。只有王小石,躲在被窝里装睡着,王小石明白,自己家里确实没有老婆啊。终于有一天,工地上来了一群衣冠楚楚的人,大概是检验工程质量的,这群人离开的时候,伙伴们又烧开了锅。张三说,刚才领头的那个人怎么有点像我二叔,我二叔是谁呀,小学的校长,管着几百个学生。李四说,你二叔比不了我三舅啊,我三舅是村主任,
14、村是个大村,男女老少几千人。这时候,正在推砖的王小石扔下手中的小车,抬起头说,小了小了,都小了,我有一个弟弟,就在这个城市里,当科长呢,他管的人呀,数不清。王小石的话,着实把大家震了一下,可是很快,大家都一哄而笑:吹大牛呢。王小石急了,结巴着嘴说,不是吹大牛,我弟弟就叫王大牛。王小石的话是真的,我的乳名就叫王大牛。王小石恐怕大家不相信,就从衣服里摸出一张纸条来,那张纸上,写着我的名字和地址。从那时起,在大家比力气夸老婆吹大牛的时候,或者是在没有人的时候,王小石常常取出那张皱巴巴的纸条,王小石说,这,就是我的城里弟弟。曾经的一段时间,伙伴们都觉得王小石不简单,干活的时候争着和王小石分在一班,吃饭
15、的时候都往王小石跟前凑,还有人会悄悄地塞给王小石一包烟。大家都知道,王小石有一个城里的弟弟,王小石的城里弟弟就在这个城市里。那些日子,王小石整天被快乐和温暖包围着。后来,大家渐渐对王小石产生了怀疑,有人认为,不就是一张纸条吗。慢慢地,伙伴们开始疏远王小石了,有人在背后议论他,还有人直接对他说,你欠着我的一包烟呢。那一天,工地上停电了,因为不能干活,工地上每人发了500块钱,让大家寄回家里。上午,大家都去了邮局,王小石也去了邮局。大家把钱都寄走了,只有王小石没有寄。王小石从身上拿出那张皱巴巴的纸条,兴奋地对伙伴们说,今天有空,去我弟弟家喝酒去!平时连一块雪糕也舍不得买的王小石,居然买了一包又一包
16、的礼物,王小石说,我弟弟是个讲究的人。在王小石的带领下,一群民工敲开了我家的防盗门。王小石对伙伴们说,看看吧,这就是我的弟弟,这就是我弟弟的家。王小石又对我说,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大家是带了礼品来的呢。本来,我是准备让我的民工哥哥和他的伙伴们吃顿饭喝点酒的,可是,大家并不知道我是个惧内的人,而且,我媳妇在卫生局上班,也是个讲究卫生的人,客厅里浓浓的汗腥味道和夸张的鞋印让我讲究卫生的媳妇无法忍受。于是,媳妇把我叫进了里间里,于是,我把王小石叫进了里间里。还好,临走的时候,媳妇允许我把王小石他们送到了楼下,这样,王小石已经非常满足了。出了门,王小石对伙伴们说,今天,我弟弟是准备了请我们喝酒的,可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