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人与文化》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与文化 江苏省 淮安 中学 语文 文化 教案
- 资源描述:
-
1、第八课时教学内容:人与文化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2、了解孔孟热爱、尊崇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3、懂得“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一个君子精神成长过程的影响和作用重难点: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著名章节2、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谈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理念和师道思想,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汲取一定的营养。那么孔孟对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和认识呢?二、 文本研读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
2、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激凝】:除了这句,孔子认为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作用的句子还有哪些?5 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注释】(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
3、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学好易经,也许可以没有大错误了。)【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11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2)蔽:概括的意思。(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意思是内心无邪念。无邪,一解为“
4、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1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之以礼,亦可以弗畔 (同“叛”)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评析】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
5、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激凝】:孔子如此,孟子又是怎么认为的呢?6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译文】:孟子说:“先王的恩德不存在,诗经中的雅也就没有继续增多,没有新的雅诗,春秋才创作出来。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记载历史的。它们所记的事是齐桓公、晋文公等人称霸的事,体裁则属于历史。孔子说:对历史事件评论的标准就由我个人决定了。”【激凝】:孟子认为怎么学习传统文化呢?7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6、是为得之。【译文】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评析】孟子是在和学生咸丘蒙讨论有关大舜的事迹时顺便说到读诗的方法问题的。但他的这段话,尤其是关于“以意逆志”的命题, 却为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现代文学批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8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讲求,讨论)其世也。【译文】吟咏他们的诗, 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评析】孟了认为要正确理解前人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运城市康杰中学苏教版课件高考语文备考课件:语言文字运用 板块5专题一正确使用熟语.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