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

类型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85674
  • 上传时间:2025-11-02
  • 格式:PPT
  • 页数:48
  • 大小:89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2020 2021 学年 新教材 语文 必修 下册 人教版 课件 第八 单元 15 司马 谏议书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责任与担当”,共有2组4篇思辨性文言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优秀士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以史为鉴,积极思考而发出的“理性的声音”。倾听这些理性的声音,可以激发心怀天下、勇担责任、坚守道义的精神,也可以从中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一组课文围绕国家治理选取了两篇文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讲君道,是贤臣劝谏皇帝要居安思危、善始虑终。答司马谏议书论臣道,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遂一反驳对方所加罪名,表明自己不同俗媚众、坚持推动变法的决心。第二组课文围绕国家兴亡选取了两篇文章。杜牧的阿房宫赋探讨了秦国速亡的原因,

    2、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苏洵的六国论阐发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希望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勿卑微软弱、苟且偷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了解疏、书、赋、论等古代文体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抓住作者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2.继续学习议论文写作,学会选取合适的论据,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清晰、严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3.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4.学习古代良臣贤士爱国爱民的情怀、勇于担当的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2.重视理解。从语言文字入手,联系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深入理解文意

    3、,包括疑难词句的理解,真正读懂文章。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一定的解读方法,进而掌握一定的阅读规律。1.重视积累。要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梳理、整合并积累文中涉及的各类文学文化知识、词法和句法知识,包括重要的生字、生词。3.重视鉴赏。能够针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对其中的思想情感、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做出鉴赏评价,进而积累鉴赏文章的方法。4.重视拓展。学习中要力求做到由此及彼、由文内到文外的拓展延伸,这样既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举一反三,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领会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思

    4、虑周详的说理艺术。3.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一、走近作者 1.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少孤贫好学,有大志,曾为道士。隋末隶李密。李密失败后,他降唐。及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后渐为太宗信任,遂为重臣。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所奏二百余事,其中大部分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曾主持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2.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

    5、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二、探究背景1.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贞观初年,他鉴于隋朝覆亡的教训,保持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他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

    6、从谏改过。2.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信。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司马光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一封长达三千余字、全面攻击新法的来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回复了一封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分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三、拓展知识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文心雕龙奏启

    7、:“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疏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中多有“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你搜集的内容:.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一、通假字振之以威怒()二、一词多义1.诚(1)必竭诚以待下()(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振”同“震”,威吓名词,诚心连词,如果,果真副词,实在,确实2.终(1)慎始而敬终()(2)终苟

    8、免而不怀仁()(3)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3.求(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探求副词,最终形容词,全,整动词,要求动词,结局,终止动词,请求(4)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4.信(1)信者效其忠()(2)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4)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5.安(1)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希求形容词,诚实名词,信用动词,相信名词,安逸的环境动词,信任(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3)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者(1)

    9、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有善始者实繁()三、古今异义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动词,使安宁疑问代词,怎么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助词,表停顿,不译代词,的人今义: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简能而任之()3.择善而从之()走路路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4.居安思危()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7.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8.必固其根本()9.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0.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1.何必劳神苦思 ()形容词作名

    10、词,奸恶的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境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苦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1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2.终苟免而不怀仁。()译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省略句判断句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流而想要水流得远啊。(民众)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3.虽董之以严刑。()译文:答司马谏议书一、通假字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二、一词多义1.操(1)所操

    11、之术多异故也()状语后置句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辨”同“辩”,分辩动词,持(2)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2.厚(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2)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谏太宗十思疏)()3.壬(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4.胥动词,从事形容词,深,深厚名词,天干的第九位形容词,奸佞形容词,优厚(1)胥怨者民也()(2)里胥猾黠(促织)()三、古今异义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以膏泽斯民()副词,相互名词作动词,施恩惠名词,官府的小吏写回信向上级报告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译文

    12、:2.受命于人主。()译文:3.终必不蒙见察。()译文:名词作动词,办(事)宾语前置句那么众人为什么不(对我)气势汹汹呢?状语后置句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省略句、被动句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4.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译文:状语后置句商议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一、结构脉络二、内容主旨谏太宗十思疏本篇是魏征看到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的情况而写的奏章。魏征指出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不“竭诚以待下”,必然会使“骨肉为行路”,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以保守天下。道理述尽,作者便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议,并总结出治国

    13、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唯其如此,才能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答司马谏议书本文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的指责,逐一反驳,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表明了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一)通读课文,理解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明确字词的读音,理解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读懂全文内容。提示: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首先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交流,理解文章内容。答案:(1)谏太宗十思疏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14、义。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第3段,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本文的主题是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并具体提出了十条建议。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每段都写了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答司马谏议书第1段,阐明回信的原因和目的。第2段,分别对司马光来信中提出的责难进行驳斥。第3段,分析“怨诽”的原因,进一步表明自己坚持改革的态度。第4段,书信常规的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并引用盘庚不避众议决定迁都的史实,表明自己不同俗媚众、坚持推动变法的决心。(二)理

    15、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1.魏征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则力排众议,坚持变法,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二人进谏、答书的对象、针对的内容及目的。课文对象针对的内容目的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皇帝德不厚而思国之理劝谏皇帝居安思危、善始虑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反对派 反对派对变法的责难 驳斥司马光的责难,证明改革的正确2.梳理这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答案:(1)谏太宗十思疏论证思路。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

    16、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做到“十思”。着重规劝唐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自身修养上要“谦冲”,在用人上要“虚心以纳下”,在施行赏罚上要不计个人恩怨。结尾指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这样才能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文章以“思”字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2)答司马谏议书论证思路。作者首先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接着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接着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作者对“怨诽”的来

    17、历做了一针见血的分析。最后以客套语做结尾,与书信开头体现的君子以“义”争形成有力的呼应。3.通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举例说明两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好处。课文论证方法举例好处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第2段引用历史教训来劝诫太宗时,从正反两面对举进行论证论证全面,说理透彻课文论证方法举例好处谏太宗十思疏比喻论证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言简意赅,具有说服力

    18、。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课文论证方法举例好处答司马谏议书举例论证“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和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事例典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一)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1.结合下面对骈句和散句的解释,分别从两篇文章中找出骈散结合的句子。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或几句话,跟对偶相似。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相同或相等。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

    19、,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答案:(示例)(1)谏太宗十思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2)答司马谏议书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

    20、说,难壬人,不为拒谏。2.结合课文内容,反复诵读,体会骈散结合的作用。答案:(1)可以使文章整齐匀称又兼具参差错落之美;(2)可以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3)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二)王安石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敢为人先,大胆推动变法。请以“敢为人先”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答案:(示例)中国从来不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的勇士。先秦时期,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莫过于商鞅。商鞅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虽然有无数的腥风血雨、无数的阻碍挫折,甚至最后商鞅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敢为天下先”让他为后世铭记。古老的中国记忆着许多无畏的传说:因为陈涉,有了

    21、第一次农民起义;因为秦始皇,有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为汉武帝,有了第一条陆上丝绸之路赞美尝试吧!赞美探索吧!这些都是大无畏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啊!1.(2019江苏卷)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答案: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解析:涉及重点实词、虚词,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知识点。“然”,但。“然不自言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即“然(汤公)不言自贫”。“尽”,都。“信”,信从。“

    22、公非自信其心者耶?”是否定疑问句和倒装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即“公非信自其心者耶?”“虽”,即使。“忻慕”,喜悦羡慕。2.(全国卷)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萧)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许)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解析:“何以”,“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即“以何”,“为什么”。“申饬”,指示。“为”,语气词。答案:(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难道不行吗?为什么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3.(山东卷)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谢)贞为

    23、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解析:“度”,揣度,推测。“雅”,平素,向来。“辄辞以疾”是状语后置句,即“辄以疾辞”,翻译为“总是称病推辞”。“弗之罪也”,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弗之罪”即“弗罪之”,翻译为“不怪罪他”。答案:谢贞揣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敬他,不怪罪他。熟记宾语前置的类型,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将前置的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类型:(1)动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语+否定词+宾语+动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语+宾语+动词。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格式:(主语)+宾语+之(是)+动词。宾语前置句(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短语。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介词宾语放在介词之前: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67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