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2020 2021 学年 新教材 语文 必修 下册 人教版 课件 第八 单元 15 司马 谏议书
- 资源描述:
-
1、第八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责任与担当”,共有2组4篇思辨性文言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优秀士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以史为鉴,积极思考而发出的“理性的声音”。倾听这些理性的声音,可以激发心怀天下、勇担责任、坚守道义的精神,也可以从中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一组课文围绕国家治理选取了两篇文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讲君道,是贤臣劝谏皇帝要居安思危、善始虑终。答司马谏议书论臣道,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遂一反驳对方所加罪名,表明自己不同俗媚众、坚持推动变法的决心。第二组课文围绕国家兴亡选取了两篇文章。杜牧的阿房宫赋探讨了秦国速亡的原因,
2、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苏洵的六国论阐发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希望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勿卑微软弱、苟且偷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了解疏、书、赋、论等古代文体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抓住作者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2.继续学习议论文写作,学会选取合适的论据,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清晰、严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3.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4.学习古代良臣贤士爱国爱民的情怀、勇于担当的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2.重视理解。从语言文字入手,联系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深入理解文意
3、,包括疑难词句的理解,真正读懂文章。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一定的解读方法,进而掌握一定的阅读规律。1.重视积累。要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梳理、整合并积累文中涉及的各类文学文化知识、词法和句法知识,包括重要的生字、生词。3.重视鉴赏。能够针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对其中的思想情感、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做出鉴赏评价,进而积累鉴赏文章的方法。4.重视拓展。学习中要力求做到由此及彼、由文内到文外的拓展延伸,这样既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举一反三,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领会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思
4、虑周详的说理艺术。3.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一、走近作者 1.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少孤贫好学,有大志,曾为道士。隋末隶李密。李密失败后,他降唐。及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后渐为太宗信任,遂为重臣。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所奏二百余事,其中大部分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曾主持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2.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
5、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二、探究背景1.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贞观初年,他鉴于隋朝覆亡的教训,保持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他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
6、从谏改过。2.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信。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司马光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一封长达三千余字、全面攻击新法的来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回复了一封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分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三、拓展知识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文心雕龙奏启
7、:“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疏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中多有“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你搜集的内容:.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一、通假字振之以威怒()二、一词多义1.诚(1)必竭诚以待下()(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振”同“震”,威吓名词,诚心连词,如果,果真副词,实在,确实2.终(1)慎始而敬终()(2)终苟
8、免而不怀仁()(3)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3.求(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探求副词,最终形容词,全,整动词,要求动词,结局,终止动词,请求(4)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4.信(1)信者效其忠()(2)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4)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5.安(1)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希求形容词,诚实名词,信用动词,相信名词,安逸的环境动词,信任(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3)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者(1)
9、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有善始者实繁()三、古今异义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动词,使安宁疑问代词,怎么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助词,表停顿,不译代词,的人今义: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简能而任之()3.择善而从之()走路路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4.居安思危()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7.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8.必固其根本()9.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0.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1.何必劳神苦思 ()形容词作名
10、词,奸恶的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境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苦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1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2.终苟免而不怀仁。()译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省略句判断句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流而想要水流得远啊。(民众)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3.虽董之以严刑。()译文:答司马谏议书一、通假字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二、一词多义1.操(1)所操
11、之术多异故也()状语后置句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辨”同“辩”,分辩动词,持(2)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2.厚(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2)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谏太宗十思疏)()3.壬(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4.胥动词,从事形容词,深,深厚名词,天干的第九位形容词,奸佞形容词,优厚(1)胥怨者民也()(2)里胥猾黠(促织)()三、古今异义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以膏泽斯民()副词,相互名词作动词,施恩惠名词,官府的小吏写回信向上级报告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67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