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 第7讲 炼句题的答题视角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 第7讲 炼句题的答题视角课件 2023 新教材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古诗文 阅读 第二 部分 古代 诗歌 鉴赏
- 资源描述:
-
1、第7讲 炼句题的答题视角找准分析角度,说清表达效果炼句题在全国卷中已多次考查。具体考查内容有:理解诗句的含意;考查句子的精妙之处,有时会指明思考角度,有时不指明思考角度,考生需要综合分析;对比分析,分析某联诗句两种写法的优劣。典例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次韵江晦叔苏轼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注】苏轼屡遭贬谪,直至海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遇赦北归,至虔州(今江西赣州),与江晦叔以诗唱答。江晦叔,苏轼旧友,时知虔州。翻水成:典出韩愈“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二江:长江支流章、贡二水汇合于虔州。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返故土,友人钟鼓相庆;诗人重见旧时风物,宛如旧梦惊破,又恍惚梦境一般。B倾盆大雨衬托“翻水”诗情,著一“仍”字足见诗人未因悠悠尘世而改变的本性。C尾联以景结情,语意双关。前句写友人送别,后句寄托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D全诗所见所闻为情取景,重点在诗人情怀的寄托之处:诗风清俊浑厚,蕴含深厚。答案:C(2)“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两句被后人称赞为“极为高妙”,请加以赏析。答案:把无常的世事比作变幻不定之云,把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比作明朗孤独之月,生动贴切,意蕴丰厚。以浮云衬托明月,以世事之变衬托坚贞之心志,越发表现诗人品格之可贵。解析:“极为高妙”
3、提醒考生应从技法和表达效果层面思考。“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的意思是:无论世事如何像浮云般变幻不定,我的心永远像孤月高悬般洁净明亮。诗人把无常的世事比作变幻不定的浮云,苏轼一生几次被起用,几次遭贬,“浮云世事改”是对朝廷政治生活变化无常的一种反映;“孤月此心明”把自己光明磊落的心志比作洁净明亮的孤独之月,是说自己的操守,表示这颗忠君爱民之心始终不变,就像天上的孤月一般洁净明亮。综合上下两句思考,以浮云衬托明月,以世事之变衬托坚贞之心志,强化了诗人的品格。典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梦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77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