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蚜三东海之大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五 单元 庄子 东海 练习 解析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 资源描述:
-
1、*三、东海之大乐 课后篇一起提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以比形于天地 比:掩护,遮蔽。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闻:名声。C.不足以举其大 举:全、尽。D.夫不为顷久推移 推移:变化、发展。解析 B 项,闻:知识、见闻。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束于教也始于玄冥 B.乃知尔丑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 C.自以比形于天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不知论之不及与我之谓也 解析 C 项,均为动词,认为。A 项,介词,被/介词,从。B 项,于是、就/竟、却。D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
2、 C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吾自以为至达已 C.是非坎井之蛙与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析 B 项,认为。A 项,古义:面向东;今义:东边。C 项,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也指口舌。D 项,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自然,不拘束;样式、颜色等不俗气。答案 B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 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 少仲尼之闻 轻伯夷之义 睹子之难穷 非至于子之门 大方之家 A./B./C./D./解析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样;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结构助词
3、,的。答案 D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8 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秋水)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端:尽头。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转。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少:不满。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解
4、析 C 项,少:看不起、轻视。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吴广以为然 B.顺流而东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 解析 C 项,连词,“就”。A 项,形容词词尾/动词,表示肯定,相当于“是”。B 项,连词,表示承接/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且”。D 项,介词,表示被动,“被”/动词,看见。答案 C 7.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中的河伯是一个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河神,也是庄子为教育人们而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5、: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C.这则寓言通过设喻和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也增强了说理的趣味性。D.庄子的这种“戒除自满”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继承并光大之。解析 A 项中的“反面人物形象”说法欠妥当。答案 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参考答案(1)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2)现在我看到你浩瀚无边难以穷尽,我如果不是到了你这里来就危险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77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