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临五区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陕西省 西安市 区县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2022届西安市阎、高、蓝、周、临五区县高三年级联考(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象是广大青少年群体,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
2、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术界对立德树人之“德”的含义,大都是从道德品质层面进行界定,认为主要是指道德。厘清“立德树人”基本内涵,不仅是值得探索的理论与学术问题,更是关系到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问题。理解立德树人的“德”,要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
3、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实现树人目标、完成树人任务,首先必须“立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立德就是要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道德品质、涵养青少年法治素养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政治灵魂。要培育青少年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解决好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建功立业,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
5、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的切入点。要培育青少年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品德修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引导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编自王树荫厘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德”的含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6、 学术界认为,立德树人之“德”亦即道德品质,也就是“德智体美劳”中的“德”。B.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青少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C. 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科学理论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准确把握。D. 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等小事起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出论题后,从对象、目标、内涵、做法等方面对立德树人进行补充和说明。B. 文章两次引用我国最高领导人的经典论述阐明分论点,使论证更有时代感和权威性。C. 文章多次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说明道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易被人接受
7、。D. 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围绕“树人”这一根本展开论述,论证思路十分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立德树人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立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去认识。B. 立德树人的“德”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属于上层建筑。C. 个人的理想追求如果不能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没有什么价值。D. 在新时代,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只要时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雕琢自己。【13题答案】【答案】1. B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学术界认为,立德树人之德亦即道德品质”错误。范围
8、失当。原文第一段说,“学术界对立德树人之德的含义,大都是从道德品质层面进行界定,认为主要是指道德”,该项删去了“大都是”“主要是”,扩大了范围。C.“教育工作者需要对”错误。张冠李戴,“对科学理论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是引导学生实施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D.“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等小事起步”错误。混淆概念,原文第四段引用最高领导人的话,“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做好小事”“管好小节”是措施之一,“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目标,不能混为
9、一谈。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D.“围绕树人这一根本展开论述”分析不当,应为围绕“立德”这一根本展开论述。原文第一段末说“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D.“在新时代,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推断不合文意。本项是一个变式句,改为常式句即为“在新时代,只要时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雕琢自己,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我国最高领导人把每个青少年比作“一块玉”,意在阐明每个人都有成为“器”的机会,并不是只要时常“雕琢”就一定成“器”。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然而,一系列数字警示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研究显示,按目前的速度,全球平均气温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自然界780万个物种中,约有100万个正面临灭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约有1/3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更警示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表明,必须彻底据弃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做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
11、明和美丽地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从河北塞罕坝到山西右玉,从内蒙古库布其到新疆柯柯牙,一片片绿色延伸扩展,一座座村庄面貌一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标注着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坚实步伐。彻底整改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腾退岸线158公里,拆除各类建筑物约234万平方米,对整治后的1213万平方米岸线进行复绿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让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绣带”美丽蝶变。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
12、,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既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需要每个人不弃微末的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杜绝餐饮浪费、参与垃圾分类、选用节能产品,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才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摘编自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人民日报2021年4月22日)材料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科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带领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的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难题。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材料的膜,外加动力,可以
13、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这种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等功能,而且高效、节能、环保,能实现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操作、能耗低、效率高。超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微米以下,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病毒、胶体、大分子,可以用在食品加工业中,例如,过滤、拦截豆制品加工后液体中的大豆蛋白。微滤膜的孔径大多在0.1微米以上,多用来处理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水体的浊度,还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一般在河道的净化中多有使用。纳滤膜顾名思义,膜内的过滤孔径可以达到0.002微米,除了可以过滤水中的腐殖酸、农药化肥残留等大分子物质,还能过滤钙镁离子,软化水体,但又可以保留一部分矿物质。目前,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
14、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市政污水再生处理、市政自来水提质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等领域,膜技术大显身手。(摘编自打破“膜”咒,释放更多中国“膜”力,环球网2021年4月21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对于地球要讲投入、讲保护、讲修复,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B. 人类对于地球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要着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山林水等综合修复,使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锈带”美丽蝶变。C.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成就显著,同时,出现了大量先进单位,如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内蒙古库布其、
15、新疆柯柯牙等。D. 就孔径而言,微滤膜大多在0.1微米以上,可用于食品加工业;超滤膜一般在0.1微米以下,可用于河道净化;纳滤膜可达到0.002微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正面临着平均气温上升、物种灭绝、河流污染、自然灾害频发、新疫情蔓延等严峻挑战,呵护好地球家园已成了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B. 我国人民在沙漠治理系统工程中,已经取得了“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决定性胜利,长江保护修复成效卓著,长江正在发生着美丽蝶变。C. 徐南平院士带领南京工业大学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世界性难题,可以利用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D.
16、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利用方面可以大显身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再利用前景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有能力呵护好地球。6. 怎样“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请结合材料简要探究。【46题答案】【答案】4. D 5. B 6. 提高认识。加强舆论宣传,让世人都认识到地球环境恶化的进程,增强呵护地球家园的紧迫感。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落实措施,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人人动手。地球是全人类的,呵护地球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都要行动起来。科研攻关。加强科研攻关,靠科学的力量呵护地球家园。【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 “微滤膜可用于食品
17、加工业;超滤膜可用于河道净化”错误,张冠李戴,应为微滤膜可用于河道净化,超滤膜可用于食品加工业。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决定性胜利”夸大其词,原文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应为“历史性转变”。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一系列数字警示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研究显示,按目前的速度,全球平均气温将在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更警示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可知,加强舆论宣传,让世人都认识到地球环境恶化的进程,增强呵护地球家园的紧迫感。根据“必须统筹山水林田
18、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可知,科学规划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落实措施,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根据“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可知,呵护地球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人人都要行动起来。根据材料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科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带领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的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难题”“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市政污水再生处理、市政自来水提质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等领域,膜技术大显
19、身手”可知,加强科研攻关,靠科学的力量呵护地球家园。(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乱哄哄的茶园里,坐满了人。穿西服的、穿军服的、穿长袍马褂的顾客,不断地进进出出。这家设备舒适的高级茶园,向来是座无虚设的。每当星期天,更是拥挤不堪。到这里喝茶的,不仅有嗜爱品茗的名流、社会闻人和衣着华丽的男女,还有那些习惯在茶馆里了解行情、进行交易的掮客与富商、政界人物与银行家。喜欢在浑浊的人潮中消磨时光的人,也在这里约会、聚谈、互相传播琐事轶闻,纵谈天下大事。那些高谈阔论、嬉笑怒骂的声音,加上茶碗茶碟叮叮当当的响声,应接不暇的茶房的喊声,叫卖香烟、瓜子、画报、杂志的
20、嘈杂声,有时还混进一些吆喝乞丐的骂声,融汇成一片人声鼎沸、五光十色的闹市气氛,与那墙头上冷落地贴着叫人缄默的“休谈国事”的招贴,形成一种奇怪的对比和讽刺。此刻,在纷杂的茶座之间,有两位顾客,正靠着一张精巧的茶桌,对面坐着。一个是戴墨框眼镜、穿咖啡色西服的李敬原,另一个穿蓝长袍的是许云峰。他们混迹在人海般的茶园里,一点也不引人注目。这种环境,正是地下工作者常常用来碰头和商谈某些工作的好地方。昨天晚上和甫志高分手以后,许云峰到沙磁区委书记家里过了一夜,和他交换了意见,部署了有关人员的转移计划。今天一早,沙磁区委书记便赶往沙坪坝去了。九点正,许云峰来到新生市场内的这座茶馆,准时会到了几天前约定在这里
21、碰面的川东特委的李敬原,马上向他汇报了昨天晚上到沙坪书店时发现的危险,以及和甫志高谈话等情况。李敬原听了也感到意外,并且认为情况的确严重。桌上摆的五香瓜子,已经嗑了不少。老许的手指轻敲着茶碗,外貌颇为悠闲地喊茶房来冲开水。等茶房冲过开水以后,李敬原习惯地摸了一下眼镜,耳语告诉老许:“今早上到区里去,发觉他们在转移!原来是你连夜关照的,这很及时。”许云峰点点头,也低声问道:“区里发现了新的情况吗?”“陈松林大概脱离危险了。”李敬原沉着地说,“区上发现,深夜里沙坪书店附近出现过形迹可疑的人”李敬原说这话时毫无表情,然而目光却犀利地在镜框里闪动。“照你刚才谈的情况看来,敌人昨天晚上果然动手了,这一次
22、真是危险!”听到李敬原谈的情况,许云峰对目前的形势感到更加严重了。对敌情的正确判断和及时防止了破坏,并不能使他高兴,相反地,他感到内疚。把备用联络站交给甫志高管,这是一种不应有的疏忽。过去虽然发现甫志高的许多毛病,但今天看来,对他的问题还是认识不足,这种人,即使一时有再好的表现,也是不能相信的。许云峰瞧了一下李敬原,他正吐着浓烟,仍然是那样的从容镇定,使许云峰明显地感到,不管风浪再大,他永远也不会张皇失措的。茶馆里人来人往,经常打断他们的谈话。他们并不觉得厌烦,反而感到安全。许云峰的思想飞快地发展着,他立刻联想到昨天晚上小陈谈的重要线索:黎纪纲这个危险人物,突然冒雨在书店出现,并且叫走了郑克昌
23、,这就是敌人动手的征兆!老李说的深夜里在沙坪书店附近发现可疑的人,便是斗争的明朗化!老许放开了思路,答道:“这是一次教训,我们考虑一下,还有什么漏洞?万一老甫昨晚上回家去?”李敬原忽然问道:“你和他约在什么地方见面?”“心心咖啡店。”李敬原深思了一下,不安地说:“离这儿太近了”许云峰付过茶资,看看表,还不到十点钟。他随手捡起茶桌上的报纸,正要起身。可是这时,李敬原突然回到桌边,低声喊道:“老许!”许云峰抬头,正遇到李敬原不安的眼色。“外边有便衣特务!”许云峰扭头向外察看,只见茶园门口,人丛里夹杂着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再往门外一望,一眼看出:便衣特务封锁了商场的所有通路。许云峰猛然见到甫志高守在门
24、外,领着两个陌生人正要挤进茶园。他知道情况不好,便两手按住桌沿,低声地神色不变地说:“老李,马上通知转移,甫志高叛变了!”李敬原侧目斜视,也清楚地看见敌特的搜索圈正向商场内紧缩过来。情势十分紧迫、危险。李敬原毫不迟疑地说道:“我们走!”这时,特务已经阻住了进进出出的人,开始清查叛徒供出的许云峰。(摘编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有改动)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中的“休谈国事”“川东特委”“便衣特务”“甫志高叛变”等词语,将文本所表现的社会生活背景指向了峥嵘的革命战争时期。B. 李敬原是文本的主人公,他沉着机智,政治敏感性高,一听到许云峰向他汇报的沙
25、坪书店发现的情况,立即认为情况的确十分严重。C. 文本运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主要从正面描写敌人对共产党人全面剿杀的行为,不但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性,而且收到扣人心弦的效果。D. 文本以李敬原与许云峰的一次秘密会见为主要事件,展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在白色恐怖下的生活片断,情节虽然简单,但惊心动魄。8. 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9. 我们青少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文本描写的社会生活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79题答案】【答案】7. C 8. 渲染气氛。小说写乱哄哄的茶馆,为人物出场营造了典型环境。以乱写静。茶馆的乱,为李敬原与许云峰秘密交谈提供了
26、掩盖,突出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智慧。墙头上“休谈国事”的招贴与下文李敬原与许云峰秘密交谈形成对比,讽刺了敌人的白色恐怖。 9. 示例:认识到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忠诚与表现出来的睿智。我地下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中秘密斗争,靠对党的无比忠诚和睿智,躲避敌人的剿杀,最终战胜了敌人。认识到叛徒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造成巨大危害。甫志高叛变,使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更加艰难,这篇选文更加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的热情。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主要从正面描写敌人对共产党人的全面剿杀”分析不当,应为主要通过李敬原与许
27、云峰的视线和言谈,从侧面描写敌人对共产党人全面剿杀的罪恶行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乱哄哄的茶园里”,第一段环境描写的特点是“乱”,人多、身份乱、声音嘈杂,渲染了气氛,为人物出场营造了典型环境。结合第二段“此刻,在纷杂的茶座之间,有两位顾客,正靠着一张精巧的茶桌,对面坐着他们混迹在人海般的茶园里,一点也不引人注目。这种环境,正是地下工作者常常用来碰头和商谈某些工作的好地方”可知,第一段以乱写静。李敬原与许云峰巧以茶馆的乱,为秘密交谈提供了掩盖,突出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智慧。结合“与那墙头上冷落地贴着叫人缄默的休谈国事的招贴,形成一种奇怪的对比和讽刺”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