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岳阳楼 岳阳楼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必修 下册 同步 备课 系列 统编
- 资源描述:
-
1、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学习提示这首诗开篇虽只写平平的交代,却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接下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后四句,转写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可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尽在其中,由此可见作者心胸之博大。诵读这首诗,要留意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他痛切的心情,更要理解他心系天下的胸怀。可以拓展阅读客至等杜甫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杜甫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素养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4.背诵全诗。重难点明白江山壮阔与诗人胸襟之
2、博大互为表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课堂环节情景导入你,既见证了盛唐的繁荣,也见证了晚唐的衰落,你,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亲身体验了流离之苦。你,远离朝廷,依然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志向;你,漂泊无依,仍然怀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博大胸怀。你,用如椽的巨笔和现实主义的态度,抒写出: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感情。 你就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u 环节一:知人论世1.走近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3、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杜甫人生阶段阶段特点大事件及作品读书漫游(712-745)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代表作望岳。困守长安(746-755)忧国忧民天宝
4、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应试,落选。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让杜甫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陷贼与为官(756-759)现实主义高峰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47岁丢官入蜀。建下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但山河破碎,风雨飘零,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
5、家别、垂老别)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深邃诗风沉郁弃官携家逃难至成都,后蜀中军阀作乱,漂流到梓州、阆州。后去投靠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作品: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杜甫诗作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风格特色沉郁顿挫“沉郁”指思想内容。“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顿挫”则指艺术形式。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音乐美。思
6、想内容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相关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3.解题“登
7、”,点明诗人登高望远。“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4.古人的登高情节登高望远登楼源自古人登高的习惯,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能够让主体视通万里,进而实现思接千载。登高又与文学创作紧密关联
8、起来,古人言“登高必赋”就是这个道理。后来登高又演化为登楼,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登楼已经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生命情结,人们可以利用登楼将有限的视野空间扩展到无限,在吐纳万物中彰显自己的情怀。在唐诗宋词中,楼的意象频繁出现,尤其是宋词,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2800处。情感类型示例1.游子思乡秋草行将暮,登楼客思惊。(刘长卿 同诸公登楼)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2.思妇怀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壮志未酬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9、韦应物登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心忧家国李煜 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u 环节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坼(ch) 戎(rng) 涕泗(t s)2.解释下列词语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戎马:指战争。凭轩:靠着窗户。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任务说明: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 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
10、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 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 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u 环节三: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 品读内涵,披文入情任务说明: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载体,不仅在形式上会有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在内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较浅白的字面意思,还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内涵。把语句拿来细细揣
11、摩,品味,才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作者的内心。也只有透过语言文字,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考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 今昔对比。“昔闻”“今上”今昔对比之感,表达了初等岳阳楼的喜悦。“今上岳阳楼”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为下文描写洞庭湖做铺垫。思考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让你联想到了曹操观沧海中的哪句诗?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明确 曹操咏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与这首诗的颔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思考3:颔联中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两个?你能说说炼字的妙处
12、吗?明确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思考4: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46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8 路旁的橡树|人教新课标(共19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