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鄂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材全解
- 资源描述:
-
1、 第二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酝(yn)酿 黄晕(yn) 喧(xun)闹 哺(p)育B.茭(jio)白 媲(p)美 镐(go) 头 祭祀(s)C.倩(qin)影 龟(jn)裂 跌宕(dng) 亘(gn)古D.栖(q)息 枯涸(h) 瀛(yng)州 抖擞(s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酝酿 宛转 田垄 浩浩荡荡B.嘹亮 滋润 祭祀 呼朋引伴C.倩影 推敲 洗礼 销声匿迹D.际遇 应和 体贴 珊珊来迟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的诗情,把江南溢满了B.夏天的节日,终于来临了!C.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D.但是,春天来临的标志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课外小组活动,使她更喜欢语文了。B.英语虽然难学,但我还是取得了好成绩。C.这次演讲规定每位演讲者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D.在节能型环保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5.根据提示写出词语、成语或诗句。意思是初春时节忽冷忽热,很难照顾自己。 ( )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虫声、流水声等。 ( )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
3、开出现。 二、(本大题共15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奏,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也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用对仲夏共同的情感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边塞诗。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4、。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清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蝉。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他们的脚。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说地、互相问候,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节选自夏之绝句)6第段和后面三段是什么关系?(2分) 7第段把蝉唱比作“一首抒情诗”和“一首边塞诗”,分别是什么原因?(请用文中的话作答)(3分) 8写出第段的中心句。(3分) 9第段说“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一句表现了
5、作者什么心愿?(4分) 10第段写了蝉唱的什么特点?(3分) 三、(本大题共9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0分)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
6、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11.“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一句中,“埋葬”
7、一词的含义如何理解?(2分) 12.作者在文中写春天和秋天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分) 1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一句中的“那边”指代什么?这一行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怎样理解结尾“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句话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5分)改变命运的一分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
8、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
9、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
10、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
11、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注】高利贷:索取特别高的利息的贷款。15.从第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两点即可)(2分) 16.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3分) 17.第段写道“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犹豫不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4分) 18.第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3分) 19.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2、?(3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20.综合性学习。(5分) 【关注黄河】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探究性发现? 材料一: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他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64年,他已经70多岁高龄,还一再提出要徒步策马,上溯黄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与开发黄河。在纪念黄河治理60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材料二:60岁的王勇自从1985年开始黄河研究后,不但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如今连基本的生活费也要靠打工来获得。像王勇这样的民间黄河研究者有很多,“每年
13、黄委会都要接待不少来自民间的黄河研究者”。李肖强这样说。(2分) 【书写黄河】我市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的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你觉得应该编辑哪四个部分?说出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并分别给这四个部分拟一个标题。(3分)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1.根据要求作文。请以“我心中的黄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年级语文(下)(湖北教育版) 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1.A(A.“哺育”的“哺”应读“b”。)2.D(“珊珊来迟”应为“姗姗来迟”。)3.A(引号内的句号应删掉。)4.
14、D(A项滥用介词导致无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关联词语使用位置不当,应将“虽然”放在句首。C项词语意思重复,“最多”和“不超过”保留其一即可。)5.乍暖还寒,最难将息 天籁 相得益彰 销声匿迹 6总、分的关系。 7比作“抒情诗”是因为“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的一首绝句”而且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用对仲夏共同的情感写成的”;比作“边塞诗”是因为“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边塞诗”。 8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9向往清静,希望自己的思想透明澄净。 10“喧嚣了点”。 11.“埋葬”写出了作者面对这片土地曾经遭受过的磨难而沉重悲愤的心绪,又暗示
15、出作者要改变土地命运的坚定信念。(理解“埋葬”一词应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正值“九一八”十周年,抗日战争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无家可归。在日寇的铁蹄下,人民生灵涂炭,痛苦不堪,因此这片“土地”埋葬了“我”的欢笑。)12.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景色怡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作者选取这两个季节,写出了生活的幸福和安逸,激发起人们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也激发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这两个季节是希望的季节,作者描写这么诱人的景色,既是对昔日美好的回忆,也是对现在饱受欺凌的现状的愤懑,更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13.故乡。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设计:第4课《望海潮》WORD版含答案.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