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设计:第13课《张衡传》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衡传 湖南省 新田县 第一 中学 一语 文人 必修 教学 设计 13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课 题13张衡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ks5uks5uKs5u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集体备课内容教学过程ks5uks5uks5u个人补
2、充 第一课时一、导入: 展示地动仪、浑天仪图片,询问学生,师补充,引起学生兴趣,引入张衡。 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浑天仪:浑天仪是浑
3、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张衡的浑天仪,其主体与现今的天球仪相仿。不过张衡的天球上画的是他所定名的444官2500颗星。二、简介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
4、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三、作家作品: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
5、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让学生回家查“前四史”)ks5uks5uks5uKS5U四、听读课文,注意注音、断句等。五、自由朗读,合作探究解决字词。六、整体感知:ks5uks5uks5u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历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 和帝 安帝 顺帝。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晰。2、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 善属文科技成就(第二、三、四段)善机巧治国才能(第五、六段) 善政事(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3、 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4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22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