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类型专题07 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期末复习大礼包(统编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03167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704.5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资源描述:

    1、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注释】: 谢太傅: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寒雪:天冷下雪。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儿女子侄辈。讲论:谈论。文义: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骤(zhu):迅速,急速。欣然:兴致勃勃、高兴的样子。何所似

    2、:即“所似者何”,相当于“像什么”。(11)胡儿:谢安兄长之子谢朗,字长度,曾任东阳太守。(12)差:大致、差不多。(13)拟:相比。(14)兄女:谢安长兄之女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15)未若:不如。(16)因:凭借,趁。(17)无奕:谢奕,字无奕。(18)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翻译】:东晋的政治家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和子侄们聚集在家中讲论文章方面的事。一会儿工夫雪越下越大了。谢安很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地下着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用撒盐空中大体上可以形容。”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用柳絮因风起好。”谢安高兴地大笑。(一)

    3、主要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表疑问语气2.古今异义 去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到.期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诗文(文章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凭借,趁着今义:因为(二)重点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差不多可以跟把盐撒在空中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三)重点思考内容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2. 从上下文看,“儿女”

    4、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5.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

    5、写飞雪的古诗佳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6.内容主旨: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也透露出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6、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导读】: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叙述了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表现出陈太丘守信的品行。【注释】:行:出行,上路。期日中:“期于日中”的省略。日中,中午。太丘舍去:“太丘舍之去”的省略,省略的“之”,指友人。舍,中止。这里指不再等待。去:离开。去后乃至:这是个省略句。“去”之前省略主语“太丘”,“乃至”前省主语“友”。 乃,才。元方:陈实的长子陈纪,字元方。 时:当时。戏:玩耍。客:客人,这里指与陈太丘约好时间的友人。尊君:令尊,你父亲。敬辞。不(fu):通“否”。(11)相委:抛下别人。委,弃。相,副词,兼有指

    7、代接受动作一方(友人)的作用。(12)而:却。(13)则:就。(14)惭:感到惭愧。(15)引:本义为开弓,引申为牵、拉。(16)顾:回头看。(一)重点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词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二)重点翻译3.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你父亲)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翻译: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5.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

    8、了大门。(三)重点思考内容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明、勇敢、明理 (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6.内容主旨: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对失信并辱骂

    9、父亲的失礼之人的驳斥,表现出陈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性格,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论语十二章一、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

    10、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二、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11、?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

    12、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9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三、注释1选自论语集释(程树德撰,中华书局199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

    13、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论,通“伦”,伦次,条理。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2子曰孔子说。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3学而时习之学了并时常温习它。时,时常,常常。习,温习,复习。 4不亦说乎不也很高兴吗?说,愉快,高兴。这个意义后写作“悦”。“不亦乎”,表示反问。乎,相当于“吗”。 5朋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6愠怨恨。 7君子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故, 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9.为做。10.矣相

    14、当于“了”。 11.罔通“惘”,迷惑。 12.殆疑惑。 13.(好喜爱。 14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为“以(它)为乐”。15.三人行几个人一起走路。 16.其他们,他们的。17.从采纳,听从。 18.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19.惑疑惑。 20.天命上天的意旨。21.耳顺大意为听别人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一说,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 22.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23.逾矩超越法度。 逾,超越,超过 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24.省(xing)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25.身自己。 26.忠忠诚,尽心竭力。27.信诚实不欺,守信用

    15、。 28.传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29.瓢将葫芦剖分为二,用作舀水和盛酒的器皿。30.陋巷简陋的巷子。 31.饭疏食吃粗劣的饭食。饭,吃饭。疏食,粗食。 水这里指冷水。 32.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 这里泛指胳膊。33.枕动词,头枕着。 34.川河流。 35.舍止息。36.三军周朝的制度,天子拥有六军,诸侯大国拥有三军。后用三军作军队的通称。37.志迫使改变志向。夺,改变,更改。38.子夏(前507-?)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一说卫国人。姓卜,名商。孔子学生。 39.笃志专心一意。 笃,专一,心意不改变。四、文学常识1.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16、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与它们并称的还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

    17、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五、重点问题1第一章一共有三个问句,每个问句分别讲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说明。明确:句:学习方法:学后要及时复习。句:学习交流的乐趣:和远方来的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问是快乐的。句:为人态度,也是学习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

    18、人,毫无怨言。2你是怎样理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明确:(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温故”中要想“知新” 关键在于独立思考。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期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现了孔子什么思想?明确: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思想。孔子提倡向一切人学习,不仅要择善而从,而且还要见人之不善引以为戒,反省自己,多看他人长处,待人宽,责已严。4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明确: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这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学”是“思

    19、”的基础,“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5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课文中的哪句话和这句话意思相近?明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用自己的话概括达到“仁”的方法有哪些?明确: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情)。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明确:意在阐明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胸襟豁达之人。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示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20、呢?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追求学问时刻苦钻研,孜孜以求。9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明确:(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不会为谁停留,必须只争朝夕。10有人说,若身为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你心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呢?学完论语,请谈谈孔子在你心中的形象。来源:学科网明确: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立志于学、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安贫乐道、以学为乐、淡泊名利、谦虚好学、珍惜时间、坚守志向、追求仁德的人。11学

    21、完本文,你的收获一定很大。联系文章内容及自己的实际来谈一谈。明确:我以前在学习上不愿复习,觉得不重要,结果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学习了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则之后,我对复习有的新的认识,知道了复习的重要性,所以,对学过的知识经常按时复习,结果成绩慢慢地有所提高,从中我也体会到了复习的乐趣。现实生活中可那些乐于助人,品德高尚,德才兼备,谦虚有礼的人可称为君子12如何理解“回也不改其乐”的含义。明确:颜回也不改变他安贫乐道的节操,有君子固穷的骨气1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孔子是如何论述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的?并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明确:为师之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

    22、法,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温故”中要想“知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从师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则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思想。孔子提倡向一切人学习,不仅要择善而从,而且还要见人之不善引以为戒,反省自己,多看他人长处,待人宽,责已严。14请用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明确:因为孔子主张做人要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15“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明确: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过错和失误,重视品德修养的完善,避免生活与学习中的缺漏与失误。16论语十二章中流传下来的成语:明确:温故知新:温习学

    23、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快乐吗?”现在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择善从之:选择好的而依从。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能作为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富贵浮云: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像流水一样逝去。匹夫不可夺志: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博学笃志:广泛地学习而且意志坚定。17课文中又许多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24、明确: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体现了君子严于律己的信条。君子每天都反思自己的言行,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现在我自我反思的就很少,道德水平也因此下降,所以我应该多反思,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18.读论语十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明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19.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07 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期末复习大礼包(统编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167.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高中语文必修2 新人教版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6(90张).ppt高中语文必修2 新人教版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6(90张).ppt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感受艺术魅力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感受艺术魅力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德厚流光千秋永在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德厚流光千秋永在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一代诗杰话王勃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一代诗杰话王勃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3.8《小狗包弟》.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3.8《小狗包弟》.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3.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3.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2.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2.doc
  • 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第5课《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ppt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第5课《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86.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86.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半棵树(共21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半棵树(共21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2).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2).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雪白的墙(共15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雪白的墙(共15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共28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共28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预言(共17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预言(共17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蛇(共12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蛇(共12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共20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共20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共2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共23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共6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共63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共2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共23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14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14张PPT) .ppt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