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期末复习大礼包(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 资源描述:
-
1、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注释】: 谢太傅: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寒雪:天冷下雪。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儿女子侄辈。讲论:谈论。文义: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骤(zhu):迅速,急速。欣然:兴致勃勃、高兴的样子。何所似
2、:即“所似者何”,相当于“像什么”。(11)胡儿:谢安兄长之子谢朗,字长度,曾任东阳太守。(12)差:大致、差不多。(13)拟:相比。(14)兄女:谢安长兄之女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15)未若:不如。(16)因:凭借,趁。(17)无奕:谢奕,字无奕。(18)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翻译】:东晋的政治家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和子侄们聚集在家中讲论文章方面的事。一会儿工夫雪越下越大了。谢安很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地下着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用撒盐空中大体上可以形容。”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用柳絮因风起好。”谢安高兴地大笑。(一)
3、主要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表疑问语气2.古今异义 去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到.期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诗文(文章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凭借,趁着今义:因为(二)重点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差不多可以跟把盐撒在空中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三)重点思考内容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2. 从上下文看,“儿女”
4、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5.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
5、写飞雪的古诗佳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6.内容主旨: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也透露出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6、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导读】: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叙述了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表现出陈太丘守信的品行。【注释】:行:出行,上路。期日中:“期于日中”的省略。日中,中午。太丘舍去:“太丘舍之去”的省略,省略的“之”,指友人。舍,中止。这里指不再等待。去:离开。去后乃至:这是个省略句。“去”之前省略主语“太丘”,“乃至”前省主语“友”。 乃,才。元方:陈实的长子陈纪,字元方。 时:当时。戏:玩耍。客:客人,这里指与陈太丘约好时间的友人。尊君:令尊,你父亲。敬辞。不(fu):通“否”。(11)相委:抛下别人。委,弃。相,副词,兼有指
7、代接受动作一方(友人)的作用。(12)而:却。(13)则:就。(14)惭:感到惭愧。(15)引:本义为开弓,引申为牵、拉。(16)顾:回头看。(一)重点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词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二)重点翻译3.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你父亲)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翻译: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5.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
8、了大门。(三)重点思考内容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明、勇敢、明理 (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6.内容主旨: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对失信并辱骂
9、父亲的失礼之人的驳斥,表现出陈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性格,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论语十二章一、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
10、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二、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11、?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
12、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9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三、注释1选自论语集释(程树德撰,中华书局199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16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