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宝镜第2课时1沪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宝镜第 课时 沪教版
- 资源描述:
-
1、宝镜 教案(第二课时)“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
2、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揭、拨、抚、摔”;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拨”;积累“抚摸、揭开”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 “我”对待宝镜的态度。4、通过学习,能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教学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教学过程:一、复习1、比比谁的眼睛亮:读词:老婆婆 递还 考试 成绩 砸碎 试题2、引读填空:(通过上节课的学
3、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一位老婆婆跌倒时,我忙把她(扶起来);当她丢了小布包时,我赶紧追上去(递还给她)。二、学习课文。(一)知道2件宝贝的作用,并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1、过渡:老婆婆为了感谢我,先后送了两件神奇的宝贝给我。她先送给“我”一只 ,再送给“我”一面。(边说边板书:点金盒 宝镜)2、这两件宝贝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它们的作用就藏在课文的小节里。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找找有关的小节。3、(指名反馈后出示3、4节和 7、8节)(1)请同桌两人一起读读这两部分内容,争取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2)男、女生练读。学习生字:揭(3)这两件宝贝可真是稀世珍宝啊,作用各不相同。谁能把你
4、刚才读懂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式说给大家听听。出示: 可以让人 ,有了它,你将 。(什么) (干什么) (怎么样)(根据生回答,师板书:点石成金 看考试题最最有钱 成绩最好 )(4)这两件宝贝真神奇啊!师生合作读课文3、4、7、8小节。(二)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 “我”对待宝镜的态度。1、师:面对这两件神奇的宝贝,课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呢?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2、交流出示重点语句,指导朗读。A句一: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句二:“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1)指名两人读句。思考:从这两句句子中,你觉得文中的“我”要不要这两件宝贝?(不要)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赏析示例 长恨歌 (2)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