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5天游峰的扫路_人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教学 实录 15 天游峰 人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师:同学们好!见到你们非常高兴。初次见面,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曹,与你们学校那位美丽智慧的玉兰老师同姓,你们可以称呼我生:曹老师。师:真聪明。平时我喜欢读书和旅游。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能告诉我,你去过哪些地方?并简单地谈谈所去地方给你的印象?生谈。师:看来,大家去过的地方还挺多的。我相信当你踏上旅程,你收获的绝不会仅仅是风景。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其秀丽的景色常常使游客们流连忘返。然而,有这么一位游客,当他游览完武夷山的“天游峰”(板书:天游峰)后,给他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那迷人的风光,而是一位
2、普普通通的“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究竟是为何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那位游客所写的(板书:“的”)文章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生:天游峰高不高?生:天游峰在哪里?生: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去天游峰扫路?生:作者与扫路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多,其实把你们的问题概括一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天游峰怎样?二是扫路人怎样?师:通过预习,你已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天游峰在武夷山。生:我知道天游峰很高,有900多级石阶,一上一下有1800级石阶。生:我知道扫路人是一位老人。他每天都要打扫等天游峰的石阶,很辛苦。生:我知道作者还与老人交
3、上了朋友。师:大家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小。学习是个不断探索,不断登攀的过程,想继续前进吗?生:想。师:就让我们一路同行。首先要把书读好。下面请各小组组长负责在组内检查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开火车读,也可以齐读,开始。生读,师巡视,(板书:褪色 打量)师:指“褪色”,这两个词语怎么读?生读“tu shi”。师: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读音的。生:我查了字典。师:看来你非常会学习。这个词约定俗成,读“tu shi”。大家一起读一遍。生读。师为“打量”正音,“d liang”。师:课文读好了。下面我们就要增加难度,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师:那好,请你们静心默读课文,记下
4、本课中你最大的疑问,在感受深的地方可以用笔写一写。生默读,师巡视。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生1:请大家看文章第4自然段,为什么一杯茶就能沟通我们俩的心灵?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生2:茶很热,很香,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的热情和友善,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生1:我明白了。生3:天游峰一上一下1800多级石阶,老人为什么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回答“不累,不累”呢?师:我听出来了,你的疑问是 “扫路人到底累不累?”(板书:累?)生4:为什么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生5:因为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生6:这句话也说明天游峰很重要,是武夷山的象征。师:谁来说说,没到过哪里
5、,就不算到过中国?生:没到过北京,就不能算到过中国。师:没到过哪里,就不能算到过无锡?生:没鼋头渚,就不能算到过无锡。师点头。生:老人七十多岁了,为什么不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却每天扫天游峰,他不累吗?师:我感觉到了你对老人的关心,(指着板书 “累?”)扫路人到底累不累呢?看来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生:文章最后说老人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我有点不明白:笑声笑过了就应该消失了,课文中怎么说笑声能跟着“我”走呢?师:(板书:笑?)真是耐人寻味的笑。生:文中第7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师:我想你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找到答案的。生:老人已经70多岁了,作者说30年后再去看老人,老人自己说
6、30年后还请作者喝茶。你们觉得可能吗?师:你对老人能不能活到100岁(板书:100?)表示疑惑,是吗?生:(点头)是的。师:还有问题吗?生没有举手。师:下面请各组长组织,试着在小组内解决黑板上3个问题。解决不了,也不要着急,待会提交全班探讨。请组长的同桌对讨论的情况作简单记录。组内其他同学做发言的准备。小组进行讨论。师巡视。师: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的智慧在这里碰撞吧。哪一组先来汇报自己小组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师:请你们组。其他组注意倾听,等他们小组发言完了,你们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生:我们小组觉得扫路人日子过得很悠闲。师:从哪里体会到的?生:读第6自然段(感觉一般)。师:既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课前预习 苏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