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配套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配套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2019 2020 学年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配套 课件 李商隐诗两首
- 资源描述:
-
1、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美意朦胧因为诗,我爱上了秋天,从而明白“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含义;因为诗,我恋上了夏天,喜欢“映日荷花别样红”;因为诗,我迷上了春天的“一枝红
2、杏出墙来”;因为诗,更喜欢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常读唐诗三百首,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何乐而不为?我爱唐诗烦恼忧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样,春花秋月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那横斜于竹外的三两枝桃花,那迷失了小舟的荷花塘,无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读读唐诗宋词作者介绍锦瑟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定居,不久病故。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但本诗并非咏物,而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背景解读马嵬(其二)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
3、至马嵬(陕西兴平西),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贵妃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杨玉环故事为抒情对象,“讽意至深,用笔至细”。1李商隐的无题诗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这些诗多数与爱情有关,多抒写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有的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体验,有的抒写怀才不遇的失意。他的无题诗朦胧绵邈、旨意隐秘,善于摄入仙道形象,使无题诗蕴蓄着一层仙道情韵。李商隐用自己敏锐的政治眼光,以细腻的情感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知识链接2咏史诗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
4、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诗歌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唐代是其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字音1在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提示:诗人由“锦瑟”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年时期。其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2马嵬(其二)诗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诗中哪几
5、句诗直接描写了马嵬兵变这一事件?提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锦瑟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又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足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马嵬(其二)这首诗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既有犀利的讽刺,又体现了对这段爱情悲剧深深的同情和哀怜。作者借此提醒世人:牢记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锦瑟1怎么理解首句“锦
6、瑟无端五十弦”的含义?【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示】联系首句中的关键字眼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答案】“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回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诗人在锦瑟中运用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提示】要联系典故的特点和内涵。【答案】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心情。诗人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落泪,为什么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些恰恰带给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马嵬(其二)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
7、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诗眼、表现手法及作用。【提示】联系诗歌的主旨、写作目的分析。【答案】“诗眼”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4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其二)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谋篇布局。【提示】联系诗歌内容的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