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 5 人和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 人和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课件 单元
- 资源描述:
-
1、五、人 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像自然,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走运和倒霉都不可能持续很久。对于突然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停。相应的,高潮和低潮,日出和日落,富有和贫穷,快乐和失望,将应运而生。做好最坏的准备。别羡慕那些春风得意的骄子。他们往往是脆弱的,一旦面临灾祸,就会束手无策,彻底崩溃。也别学那些倒霉背时的可怜家伙。他们一遇到挫折就不能自拔,常常沉溺于悲哀,一错再错,在眼看就要柳暗花明之际,却躺下不再起来。注意坚持不懈,别学他们的样儿。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
2、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美曼迪诺1背景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到了战国后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断扩大。饱受战争之苦的是广大平民。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人民的强烈愿望。统治阶级为满足侈欲,聚敛财物的手段十分残酷,君王的苛暴和贵族的奢淫,使劳动人民难以承受,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增长。有的国家发生了平民暴动,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逃亡,社会一派混乱。孟子的“人和”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2知识链接孟子的思想在当时的境况:孟子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国,希
3、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居心、用心 有意;故意妻子儿女 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名词作动词,限制名词作动词,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敬重;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爱护;形容词作名词,孩子通“型”,楷模,此处作动词,做榜样5文言句式(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3)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4)舜,人也;我,亦人也()(5)其待我以横
4、逆()(6)舜为法于天下()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6一词多义(1)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爱仁者爱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用背驮物,背东西动词,使承担动词,依靠,凭借动词,失败动词,爱护动词,吝惜,舍不得动词,喜爱1“天时不如地利”一章是怎样针对论点进行论证的?_【答案】文段首先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选取攻战的例子,以“三里之城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论证了“不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然后还是选取攻战的例子,以“城非不高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论证了“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最后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在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后,进一步阐述了其在治国中的重要意义。文段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深入论证。2孟子提出的“制民之产”的内涵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制民之产”的问题?【答案】孟子认为,王道政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恒产,即一定数量的固定产业(主要指土地);恒心,即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孟子认为,恒产是恒心的基础,老百姓有了恒心,才不会造反,才能踏实地为统治者效力,这样,社会的秩序才能安定。所以,有没有恒产,是决定社会治乱安危的前提。因此,孟子明确地提
6、出了土地制度问题。他认为,英明的君主必须“制民之产”,授给人民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人民有必不可少的为自己支配的生产资料,从而过上稳定的经济生活。孟子这些主张,虽带有很大的空想性,但却是针对普遍存在的人民食不果腹、衣不敝体、啼饥号寒的社会现实提出的。土地问题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获得彻底解决的,孟子较早提出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具有开创意义,在政治上具有进步意义。1结构图示2主旨探微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和君王(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孟子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
7、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求身正,并且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利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1怎样才能达到人和呢?【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提示】抓住材料中关键语句,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本文内容加以综合分析,从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想,并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_【答案】“人和”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一部分,对于达到人和的方法,孟子从普通社会成员和统治者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就社会成员个体来说,给人以爱和敬是十分重要的(给人以爱需要“以仁存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