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下册课件:第六单元 14 促织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下册课件:第六单元 14促织 2020 2021 学年 新教材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下册 课件 第六 单元 14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14 促织预 习 梳 理 与 积 累研 习 讨 论 与 鉴 赏练 习 思 考 与 运 用预习助读【认识作者】蒲松龄(16401715),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了解背景】明代皇室尚斗促织,据吕毖明朝小史记载:“帝(明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
2、妻,且畏法,亦经死。”本文即取材于此。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统治者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人以制盆扬名于世。作者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事来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相关链接】1.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31篇。“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书中极大部分小说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
3、念馆聊斋堂写的一副对联,是对聊斋志异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的高度概括。3.“促织”又名“蛐蛐儿”“蟋蟀”。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通假字(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人。古义:哭泣。今义:眼泪或鼻涕。(5)课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3.特殊句式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掭以尖草(介词结构后置)问者爇香于鼎(介词结构后置)令以
4、责之里正(省略句)折藏之,归以示成(省略句)问题研讨【任务一】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其作用1.小说开头交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参考答案:“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是整个故事的背景和起因。皇帝沉湎于声色犬马,下面的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表明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背景和起因的简要交代为全文做了铺垫。2.小说是怎样体现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的?其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小说始终围绕“促织得失”这条主线,讲述了成名一家的遭遇,表现了主人公由悲到喜、喜极而悲、悲极复喜的情绪变化。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责虫觅虫卜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可谓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
5、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如同草芥一般,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3.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参考答案:虽然求神问卜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成名一家遭受大难,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乐趣,成子魂化促织正是大难与小乐趣的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荒唐可笑的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血淋淋的现实。这两个情节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任务二】探究具体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67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