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学案:1.2.4《祖国土》(苏教版必修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祖国土 2011 年高 语文 1.2 祖国 苏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学案文化: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三维目标 1根据作者的经历和有关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诗歌表达的情感。2品味诗歌感人至深的语言。3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阿赫玛托娃(1889-1966),_杰出的女诗人。作品有_、_。诗中对历史隐约旋律的敏感性和对千千万万人苦难的同情心,使她当之无愧地跻身第一流诗人的境界。二、文学常识这是一首_,它的前面八行一般是陈述,接下来的四行是答案,最后两行内容转折,点明了_的主题。三、问题探究1. 诗的前八行写出了一般人对土地的态度,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_2. 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具体表现的?
2、这些意象与一般歌颂祖国的意象是否一样?_3. 诗人为什么偏偏选用这些意象?_4.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中的“不拘礼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不拘礼节的称呼土地为“自己的土地”?_5. 作者在诗中赋予了土地怎样的内涵?_6. 这首小诗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_7. 简要说说这首小诗表达的思想感情。_ 答案一、 了解作者 苏联、没有主角的长诗、光阴飞逝二、 文学常识 十四行诗、对俄罗斯土地挚爱终身三、 问题探究1 人们对脚下的土地总是很不在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明土地这一祖国的象征却常常被人们忽略。2 “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意象
3、不仅平常、为人熟悉,而且常被人忽略、遗忘甚至为人所不屑、鄙弃。3 诗人饱经忧患,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这时诗人心中祖国的形象不再是被美化了的、概念化了的所谓广袤的、肥沃的、覆盖着皑皑冰雪和白桦树林的美丽意象,而是哺育了千千万万苦难民众,却又被践踏蹂躏的土地,就是那个司空见惯的、肮脏的、卑微的,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还要埋于斯的污泥沙砾等。4 因为诗人已经和土地融为一体,土地已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用“不拘礼节”更能体现作者对土地的亲切感。5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人类总是在接受土地博大丰富的滋养和恩情,而一把祖国土,则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6 比喻、欲扬先抑7 这首诗歌表现了不怕厄运,寄希望与将来的乐观向上、坚定执著的人生信念,读后给人以精神鼓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断句 课件35张.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