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三部分专题十三图文转换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三部分专题十三图文转换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 2012 创新 方案 高考 语文 一轮 训练 检测 第三 部分 专题 十三 图文 转换 课后 演练 新人
- 资源描述:
-
1、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图文转换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演练28:图文转换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1(2010山东临沂诊断测试)下面的图表是2009年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报告中关于“单次最高网购金额”的调查情况。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分)注老用户指2008年之前就开始网上购物的用户,新用户指2008年之后的用户。新用户中单次最高网购金额不足200元的用户所占的比例超过50%,而老用户中单次最高网购金额不足200元的用户所占的比例不到21%,这说明(1)_。调查同时显示,新老网民网上购物的金额集中在201500元,新用户单
2、次网购金额超过2000元的也只有4.6%,这说明(2)_。解析:回答此题,读懂图表是关键。该题的图表是关于新老用户单次最高网购金额的对比,考生在读图时应重点关注其异同,然后再结合图后面的文字说明,正确理解题意。文段中“这说明”三个字说明横线上的话应是总结性文字,据此作答即可。答案:(1)网购经验越多的用户越敢在网上花钱(2分)(2)网上购物还处于发展期(2分)2(2010合肥质量检测)下列图表是某校高三语文组对学生三次模拟考试主观题得分情况的分项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不得出现数字)(4分)项目名称(分值)一模得分二模得分三模得分三次平均得分比例古文翻译(10分)4
3、.575.356%名句名篇默写(5分)44.24.786%文学作品鉴赏(33分)18222060.6%语言表达运用(15分)11.261060.4%作文(60分)43454775%(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50字内)(2)针对这一结论,你给该校学生的复习建议是:_。(40字内)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表是一种比较直观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事物发展规律的常用工具,它常常借助简洁的图案、变化的数字,通过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让事物的特征和规律一目了然。概括图表所反映的结论,要做到:一、详观细审所给图表;二、全面分析所列之物(或数);三、归纳图表的特征、规律;四、力求一语中的。需
4、要提醒大家的是:所写结论应该是根据图表中的具体内容总结出来的,绝不能凭空想象。答案:(1)该校学生名句名篇默写和作文题得分率较高,古文翻译、文学作品鉴赏和语言表达运用题得分率较低。(2分)(2)要想提高主观题的成绩,要在古文翻译、文学作品鉴赏和语言表达运用方面下工夫。(2分)3搜智调查机构联合中国民意调查网对京、沪、穗、深、蓉五个城市的市民进行了一项电话抽样民意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1550个,结果如图所示。请用简明的语言完成下列各题。(4分)(1)概括此图表显示的主要信息。(2分)答:_(2)除国家已规定的春节、国庆等长假节日外,你认为哪个节日最应该放长假?谈谈你的理由。(不超过60个字)(2
5、分)答:_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全面准确地认读图表内容。一般来说,解读图表遵循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解答前,要正确分析所列图表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第(2)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要考虑所选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以及拉动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答案:(1)市民认为最应该放长假的节日中,传统节日春节是首选,国庆、五一劳动节分列第二、三位;(1分)除春节外,另一传统节日中秋节呼声最高。(1分)(2)示例略。言之成理即可
6、。4(2010河南开封模拟)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幅图的内容。(3分)答:_解析:通过观察,图(1)是“人”到“从”到“众”依次增多;是“森”到“林”到“木”依次减少。图(2)正好和图(1)相反。再通过“利用”这个词语,可以知道说明的是人口与资源关系的问题。答案:(示例)人口与资源关系密切。(或:随着人口不断地增加,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人口得到合理的控制,自然资源也将得到合理的利用)(意思对即可)5(2011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下面是一份某市建筑行业瓦工需求状况的资料,请根据这份资料的内容,概括出两点结论。(每点不超过20个字)(6分)年份2009201020112012(预计)2013(预计)瓦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966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