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知能优化演练:第三单元(十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知能优化演练:第三单元十三 WORD版含答案 2013 学年 语文版 语文 选修 选读 知能 优化 演练 第三 单元 十三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1对文中加点的四个“以”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A各不相同B全相同C同,不同 D同,不同解析:选D。连词,因为
2、;动词,用,做;介词,用,拿。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C文章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 对学生十分了解。解析:选B。从全文来看,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不过是讲得谦虚一点罢了的师长形象。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则曰:“
3、不吾知也!”译文:_(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译文:_(3)非曰能之,愿学焉。译文:_答案:(1)你们平常总是说:“没人了解我呀!”(2)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衣食丰足。(3)不是说已经能够做到下面这类事,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学习。4这段文字中,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他为何“哂”子路?答:_答案: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因为孔子主张“为国以礼”,而子路的回答未注重“礼”,轻率而且毫不谦让。二、语言运用5用“儒学”作开头,重组下面句子,不得改
4、变原意。 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答:_答案:儒学“和为贵” 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是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的重要原因,也因此,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或:儒学“和为贵”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形成了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从而在国际商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6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语句。要求补写内容与上下文句式协调一致,语意连贯。生活如酒,或馥郁或清洌,_;生活如风,_,它需要一双敏
5、感的双手去感知;_,或轻快或低沉,它需要一对用心的耳朵去聆听。酒有清洌,_,歌有低沉,一如生活,不会一路坦途,面对风雨和挫折的乐观与旷达是我们一生的追求。答案:它需要一个有心的人去品尝 或煦暖或凛冽(寒冷)生活如歌风有凛冽(寒冷)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音、义正确的一组是()A千乘之国(chn,兵车)夫子哂之(shn,讥笑)B比及(b,到)喟然长叹(ku,叹息声)C以俟(s,等待)君子异乎三子者之撰(zhun,写作)D小相(xin,宰相)论语(ln)解析:选B。A.shn;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
6、闲坐)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解析:选B。饥馑:通常泛指饥荒。饥,谷物失收。馑,果菜失收。3选出下列各用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 D加之以师旅解析:选C。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状语后置句。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所以裁之B道不行,乘桴浮于海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
7、,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事情呢?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笑仲由的话呢?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可他的话不谦逊。解析:选C。C项,“嘲笑”改为“笑”。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何哂由也哂:笑B亦名言其志也 亦:仅仅,只是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D吾与点也 与:赞同解析:选C。撰:述。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如会同,端章甫B风乎舞雩,咏而归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D且硕茂,早实以蕃解析:选C。C.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8下面对上述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是孔子的学生曾皙的行为。他在“侍坐”时不赞成其他同学的观点,自己弹奏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51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