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克己复礼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选读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克己复礼 WORD版含解析 2014 2015 学年 语文 语文版 选修 论语 选读 克己复礼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留下了尧舜相禅,人民在“圣王”统治之下沐浴德治教化的美好传说。虽然这一时期的历史今天无稽可考,但是,这一时期的礼乐政教与民俗,为中国古代文化之“礼乐文化”奠定了基础。后来周公正是顺承了这一传统,进一步“制礼作乐”,一方面为社会生活确立典章制度,另一方面为日常行为制定了基本规范,从而使中华文化沿着“人文化成”的道路大大前进了一步。春秋时期,历史上出现一个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弟阋于墙的时代,周公的一套礼乐制度由于并不为贵族集团所遵守,就只能徒具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难以真正体现礼乐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孔子为了实现安顺和乐的社会理想,注重从人伦关系出发,力图恢复社会
2、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为此,孔子十分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鲜明地突出了君主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对居上者提出了“恭、宽、信、敏、惠”(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用人不器”等德性上的要求。与此同时,孔子也对处于与居上者相对关系的居下者的德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事君以忠”“事君,能致其身”等。此外,孔子还提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悌)”“夫和妻顺”“朋友忠信”等立身处世原则。孔子提出的这些立身处世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1字音字形(1)八佾(y)舞于庭(2)觚()不觚(3)先生馔(zhun),曾是以为孝乎(4)三年之丧(
3、sn)(5)钻(zun)燧改火(6)期(j)可已矣(7)旧谷既没(m),新谷既升(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xin)矣2重要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复,回归,恢复(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赞许(3)请问其目: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郁郁乎文哉:文采丰富的样子(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7)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信,诚然、果真;虽,即使;诸,“之乎”二字的合音(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孝顺父母;弟,敬爱兄长;鲜,少(9)曾是以为孝乎:曾,乃、竟然;是,
4、这(10)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太,甚(11)期可已矣:期,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已,结束(12)食旨不甘:美味,滋味甘美的食物3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通“稀”,少(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通“措”,放置4“而”字的用法(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连词,表示顺承关系(3)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连接修饰语和谓语中心语(4)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连词,表示转折关系(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连词,表示顺承关系(6)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示假设关系5词类活用(1)觚不觚:名词活用作动词,
5、像觚(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词活用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6特殊句式(1)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宾语前置(4)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谓倒装(5)野哉,由也:主谓倒装(6)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7)曾是以为孝乎:介词宾语前置7文化常识(1)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作过不同解释。主要的解释有“克己复礼为仁”“爱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主张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3)庶人:平民百姓。(4)名:
6、名称,名义,名分,此处应指周代礼乐制度的名称。(5)孝:孝敬父母。(6)弟:通“悌”,敬爱兄长。8成语积累(1)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克,克制。(2)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3)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4)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9名句积累(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5)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语段赏析1颜渊问仁。
7、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赏析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实践仁德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细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究竟什么是“仁”呢?“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的本质在于一切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人都要注意克制自己的私欲,用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反过来说,如果
8、每一个人都能“克己复礼”,视听言动都符合礼,整个社会也就实现了仁爱,达到了和谐。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赏析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先生去治理国政,先生将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吧!”子路说:“先生的迂阔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啊!这又何必去纠正?”孔子说:“好粗鲁啊,仲由!君子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大概应该
9、存而不论吧。名分不纠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那么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那么礼乐就不能复兴;礼乐不能复兴,那么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那么百姓就会手足失措。因此君子给事物定的名分和称谓一定可以顺当说出来,说出来的事情一定可以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辞,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算罢了。”“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名”是社会秩序、规范、礼制的具体法则,谨守不失,即可“无为”而治,这一点“儒”“道”相通。孔子要求“正名”,即在于这样才能指导人们去正确行动。孔子的“正名说”千古流传。古人讲究“人过留名”,办事讲究“师出有名”,现代强调“知名度”等。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06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最佳路径(冀教版)(共46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