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1 三黑和土地 名师教学设计.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1 三黑和土地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1 土地 名师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21三黑和土地一、课前解析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苏金伞诗选。苏金伞出生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与热爱。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全诗几乎没有直接抒发感情的词句,却能让读者在诗句中感到浓浓的喜悦、热爱和兴奋之情。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抒发感情,如:因为喜爱,“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2、“简直是一张软床”;因为喜悦,“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生动鲜活的描写将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关注体裁:本诗属于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于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关注作者: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也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这样评价他: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
3、,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关注背景:大多数农民以前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雇佣于地主,辛勤劳动的帮地主种地,自己却不得温饱。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地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大众,农民才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三黑和土地写于1948年9月,即土地改革运动后,这首诗讲的就是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满足农民土地革命的要求。土地革命使广大穷苦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不再受地主的压迫;经济上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生活上也得到了基本保证。了解这段时间
4、背景,对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会有很大帮助。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感受新知。1.谈话导入:上一课中,我们认识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一方土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看看他又有怎样的故事?出示课件1: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板书:21.三黑和土地)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介绍作者。教师引导: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
5、介绍一下作者呢?预设1: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也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预设2: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结合学生介绍,相机出示课件。出示课件3:3.引导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引导:有同学知道三黑和土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预设:学生介绍相关背景,教师相机引导,提示:三黑和土地写于1948年9月,那个时候中国的土地制度是怎样的呢?教师介绍:解放以前,大多数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能雇佣于地主,终日辛勤地替地主种地,却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地土地改革运动,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
6、度,农民才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出示课件4:(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将精力集中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本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师生交流写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体会作者的情感作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出示课件5:2.自主阅读,梳理内容过渡:明确了学习任务,现在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自由朗读诗歌,根据幻灯片的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出示课件6:(2) 小组合
7、作朗读诗歌,想想这首诗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出示课件7:(3)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教师适时总结预设:第一部分(1-3节):总体上写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第二部分(4-15节):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的欣喜之情。出示课件8:三交流文本,感悟喜悦之情(一)交流“第一部分”,感悟农民对土地的情感1.默读课文,想想: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是怎样看待土地的呢?将自己的发现批注在书上。出示课件9:2.指名交流,教师指导。预设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我从这节诗中可以看出农民非常喜爱土地,运用比喻句,将“农民有了土地”比
8、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非常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预设2:“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我从这节诗中可以看出农民非常喜爱土地,恨不得尝一尝每块土。预设3:“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我从这节诗看出了农民非常喜欢自己的土地,恨不得自己变成种子,试试土的温度。出示课件10:教师总结:第1小节将“农民一有了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生动形象地写出农民对土地的喜爱与依恋。第2、3小节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恨不得尝尝土地的滋味,甚至想变成种子试试土地的温度,也表现出农民拥有自己土地的欣喜、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