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2012届高二语文课件:2.3《一个小农家的暮》(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小农家的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刘半农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同年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瓦釜集、扬鞭集。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
2、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在本诗中,诗人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农妇妇夜夜炊炊图图”:“她”在灶下煮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地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山柴熊熊,从灶门透出“嫣红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庞,映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了夜炊时的声响(“必必剥剥地响”)和光色(“嫣红的火光”“青布的衣裳”),虚写了味感(即我们能感觉联想到山柴的
3、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活的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调。诗人灵活地调整焦距,重点描绘了一幅“农农夫夫收收工工图图”。这里,诗人以房屋农妇为基本视点,拉长了焦距,镜头缓缓地从屋里拉到田间,又从田间拉回到屋角,仍然聚焦到田间,最后又延伸到了屋外的“栏里”。焦距的频繁移动,使对农夫的描绘不再是上文农妇夜炊式的特写,而是突现出了一个行动的流程。写流程的目的,自然是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传达出农家生活的“真”内容:田间的荷锄耕作(从农夫的挂锄我们自然能联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抑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劳动情景)、收工后的调狗看牛以及农家温暖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76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第9课:劝学 (共2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