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练习 中国人 失掉 自信
- 资源描述:
-
1、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01 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xun x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mio mn,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A.玄虚渺茫xnliB.玄嘘 渺茫 shn niC.玄虚 渺芒 shn liD.玄嘘 渺芒 xn ni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C.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
2、悠久的文明。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解析: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用在“回首往事”的情境中不恰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他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他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解析:A.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表意不明,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3、)4.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表否定)(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表引用)(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表强调)(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表特殊含义)5.联系课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中国人”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
4、的革命力量。(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3)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指广大中国人民。6.你校正在开展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示例】善:以善作魂,善始善终。勤:以勤为本本心牢。俭:节俭持家家业旺。(2)【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请从初中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
5、品格。人物:保尔柯察金主要事迹和品格: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品格:意志坚强,无私奉献。(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根据下联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上联:【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02 课内精读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别说说下面句中两个加点字的作用。【详见本课“学法点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总”
6、表明时间长,频率高;“只”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鲜明的指向性。8.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9.联系选文内容回答“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反复地强调“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于下层,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03 拓展阅读(原创)自信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 古诗词诵读.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