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 昆明市 黄冈 实
- 资源描述:
-
1、昆明黄冈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卷考生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150分钟2、 试题一共五道大题,满分150分3、 必须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微时代的阅读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甚至会让思想终止。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其实是一种理想和奢望。难以保存的易碎的莎草纸,携带不便的竹简,成本昂贵的绢帛,
2、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可以随便使用的,人们除了劳动之外,只能坐在那里发呆出神。因此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沉思默想的时代”。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是阅读普及的前提,也是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起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现代城市文化等“奇观文化”的兴起,历史进入了“观看猎奇时代”。中国作为后发达国家,这一时间的出现稍迟,整个20世纪,基本上是一个“阅读写作”和“观看猎奇”交替冲突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电视在中国家庭的普及,使得这种“观看”文化得以凸显,直到新世纪网络文化的普及,这种“观看猎奇时代”才真正显形。沉思默想时代的人都是“思想家”,他们心接古今、直抵本质。即便是一
3、位击壤的老人随便唱一嗓子,也成了千古名言。阅读写作时代,是将思想家的思想稀释到纸张上和书籍上,通过阅读传播到更多散乱的脑子里。观看猎奇时代,是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的时代,阅读变成了对奇观的欣赏。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或许并没有变化,但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这就是著名的“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待这种“微时代”阅读媒介变化带来的后果。今天所说的“微时代”,是一个现代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网络这个大的综合媒介,还有众多附着在其上的小媒介(应用软件,APP)。这些媒介能够将我们试图通过传统“阅读”行为而
4、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并且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停地晃动。当我们介入这样一种阅读过程的时候,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像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还有更神奇的“奇观”。这就是所谓的“微时代”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因此,“微时代的阅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我们要正视这种阅读及其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褒贬。我们如何使得这种时尚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具有相关性呢?这是一个问题。面对极度发达的现代媒介,当我们的“阅读”,真的变成了一种“观看”
5、,我们的思想发动机是否会熄灭呢?这更是一个问题。1下列关于“微时代的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时代的阅读”产生的后果,就是它本质上已经不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B“微时代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相比,称得上是一种时尚的“阅读”。C“微时代的阅读”具有“撕裂性”,这种“撕裂性”主要表现在人们有意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而图像却在不断地引诱读者“猎奇”的潜意识。D“微时代的阅读”媒介必然会把传统“阅读”行为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2下列对不同时代阅读背景和方式的分
6、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也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能做到的。B“观看猎奇时代”真正显形,是电视在中国家庭普及之后,在新世纪网络文化普及之时。C在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今天,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引人注目,“微时代的阅读”悄然来临。D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标志着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开始,因为它为阅读行为的普及提供了条件。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微时代的阅读,作者对人们是否还能自主思想表达了隐忧,并指出应该从“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7、。B微时代的阅读使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C“沉思默想时代”的人,“心接古今、直抵本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却不能像“阅读写作时代”那样通过阅读得以传播。D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是阅读写作时代转向观看猎奇时代的一个发展规律。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
8、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
9、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注:菶(bn)茸:草木茂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B竹植物也/于人何/
10、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4分)译文:_(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译文:_(3)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
11、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8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9“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2)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群山万壑赴荆门,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 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2、)题。明天鲁迅“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用死劲的打了一掌,含含糊糊嚷道:“你你你又在想心思”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偏方也吃过了,要是还
13、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便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24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