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8:第1课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8:第1课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教学 设计 18 荷塘 月色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3.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4.欣赏荷塘月色的结构美,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3.结合美读,感知课文的结构美。【教学学时】二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朱自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2、爱国知识分子。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毛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2)背景介绍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月。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27年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一连几天心绪不宁,充满苦涩、悲愤和彷徨。他在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节选自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3、)“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就没有法子。”(朱自清哪里走1923年2月)朱自清“躲到学术研究中”,躲到大自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荷塘月色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成的。二、初步感知课文的结构美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有四美: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1.分人阅读课文,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边画,加
4、上批注。2.思考以下问题:夜深人静之时,朱自清为何要去荷塘边散步?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三、探讨问题: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会造成心灵的烦恼和痛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一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明现实世界造成了内心的困惑、苦闷和烦恼。作者想摆脱掉这种苦闷、烦恼,就想逃避,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个“家”,去追寻一片宁静的天地。2.游踪:家小路荷塘家。作者用他的笔描绘出一个朦胧、清净、自由的世界,我们姑且称之为“荷月世界”明确:(板书),朦胧、清静、自由的“荷月世界”,作者引领我们走进月色下的荷塘,让我们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