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秋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 2022 小学语文 年级 上册 教案
- 资源描述:
-
1、6 将相和【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重难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3.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
2、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教学过程】板块一 速读了解背景,聚焦指导方法1.比赛激趣。比一比谁一眼看到的内容多。(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闪现5秒钟。课件出示: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称号: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2)引导交流:你看到了多
3、少内容?比较搭石中学习的速读方法,这次你是怎么做到看这么多内容的?预设:我看到了司马迁写的代表作史记等信息。我的方法是一眼看到更多内容,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3)课件出示故事背景,闪现10秒钟。课件出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秦、楚、齐、赵、燕、魏、韩七个国家比较强,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4)学生交流。预设:我看到了“秦国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2.提炼方法。(1)你是怎样做到一眼看到更多的内容的
4、? (2)学生交流。预设:一眼扫过去就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连着看,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语文要素(3)小结方法: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词语连起来,一下子看一句话,这就是连词成句地读。一眼扫过去就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这个方法叫扩大视域,这是能帮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4)教师总结:连词成句,扩大视域。(同时课件播放动画演示:课件文字设计成遮挡滑块的形状,字连词成句地出现)课件出示: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设计意图】阅读课文之前,先做速读游戏,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验扩大视域,连词成句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扩大视域,连词成
5、句提高阅读速度的兴趣,同时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板块二 速读实践,检测效果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将相和,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历史故事。课文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音:将相jin xin 丞相xin 相信xin质疑:“将”指谁?“相”又指什么人?“和”是什么意思?2.阅读实践,初读检测。(1)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本文共1600余字,我读完课文花了( )分钟。(2)计时器启动。学生默读。(3
6、)全班交流。请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情况,汇报记录的阅读时长,分享自己速读的诀窍。出示检测题,反馈阅读情况。课件出示:1.选择题。(1)课文题目“将相和”中“将”指的是(B),“相”指的是(A)。A.蔺相如 B.廉颇(2)课文分别是由(B)、(C)、(A)三个小故事组成的。A.负荆请罪 B.完璧归赵 C.渑池会面2.判断题。(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通过自己的智慧将和氏璧完整地送回了赵国。()(2)“渑池会面”之后,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 ()(3)“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没有原谅他。 (
7、)(4)讨论:阅读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的?学生交流预设:遇到不懂的词语时,暂时忽略,不要回读。例如“渑池”“鼓瑟”“击缶”等词语,我不懂具体是什么意思,但能猜到它们是地名、演奏乐器的意思,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就不用管它们,继续往下读,就能提高阅读速度。相机指导认读和理解词语。课件出示:召集 大臣 商议 解决 称赞 商量 允诺 典礼 得罪胆怯 示弱 拒绝 职位 抵御 划归 侮辱 战袍 强逼和氏璧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渑(min)池:地名,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鼓瑟(s):即弹奏瑟这种乐器。瑟,古代拨弦乐器的一种,形似古琴。鼓,弹奏、敲击的意思。
8、击缶(fu):缶,瓦盆。是古代的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古人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连词成句,尽量扩大视域地读,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例如读“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一句时,如果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阅读与理解同步。我读完课文就理解了课文大概的意思。例如读完第6自然段,我就觉得蔺相如对完璧归赵已经胸有成竹了,可见他很机智勇敢。我读得比较慢,用了6分钟,因为我心急,想一眼看懂一句话,有时看快了,觉得没看清内容,又回读了。我现在知道,连词成句地读能稍微加快
9、速度,但要看清内容,免得读得快,却没读懂,再回读,反而使阅读速度更慢。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除了用到了搭石中学到的“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速读方法,还发现“连词成句地读”能扩大视域,提高阅读速度。接下来的学习,我们要运用这些速读的方法,更好更快地读懂课文。【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实践与检测,学生直接感受到运用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认识到提高阅读速度,不是指减少目光扫视全文文字的时间,而是理解与阅读快速同步。语文要素板块三 再读课文,把握脉络1.再读课文,把握内容。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尽量缩短阅读时间,扩大视域,连词成句地读,
10、不回读。(课件出示默读要求)课件出示:边读边画出课文三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并试着找出关键词,列小标题概括内容。记下你所用的时间。2.学生默读课文,计时器启动。提示:完成阅读任务后,及时记下自己的默读时间。3.指名阅读速度不同的学生交流阅读体会。(1)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每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课件出示: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列小标题,这三个故事分别概括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教师板书这三个词语)(2)阅读体
11、会: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也能提高阅读的速度。(3)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语。学习“璧”。指名说“完璧归赵”的意思。课件出示:“璧”指玉器,所以是玉字底。文中指和氏璧,是一块价值十五座城的美玉,无价之宝。“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整无缺地送回赵国。后借指将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了解“上大夫”“上卿”。指名交流。预设: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上卿:古代高级官名,分上、中、下三级。上卿是卿中最高的一级。理解“负荆请罪”。指导看课件中的插图理解。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负荆请罪预设:负,背着。荆,荆条。“负荆请罪”指背着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