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学案:第七单元 16-2 登泰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学案:第七单元 16-2 登泰山记 WORD版含答案 2020 2021 学年 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七单元 16.2 登泰山记 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1、历史背景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篡修官。此职本应朝林方可充任,独等8人破格当选。乾隆三十九(1774),在朝廷任职的姚鼐来到山东,和友人相约登上了东岳泰山,后来就有了著名的登泰山记一文。【伴读】四库全书是在乾隆年间耗时十三年编成的。分经、史、子、集四
2、部,故名四库。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2、作者简介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三、 字词(1)选自惜宝轩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
3、轩,清代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2)阳:山的南面。(3)汶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4)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5)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6)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7)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8)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9)以:在。(10)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11)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12)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13)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4、。(14)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15)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16)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17)蹬石级。(18)级:石级。(19)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20)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21)道少半:路不到一半。(22)中岭:即黄岘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23)天门:泰山峰名。山东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24)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25)云:语气助词。(26)几:几乎。(2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上
5、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动词,照。(28)徂徕:山名,在泰安东南。(29)居:停留。(30)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31)五鼓:五更。(32)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上。(33)漫:迷漫。(34)摴蒱: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35)极天:天边。(36)采:通“彩”。(37)丹:朱砂。(38)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看不见东海。(39)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40)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41
6、)若偻: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这样说。偻,驼背。(42)岱祠:东岳大帝庙。(43)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44)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45)显庆:唐高宗的年号。(46)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47)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48)圜:通“圆”。(49)瀑水:瀑布。四、 学习课文一、研习第一段(一)齐读(二)指名口译(三)重点字词讲解(四)品读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
7、”,“阴谷皆入济”点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在哪里?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作者怎样介绍日观峰?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 4给第一段图画命名。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作者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五)背诵第一段二、研习第二段(一)齐读(二)指名口译(三)重点字词讲解(四)品读1全段由几幅画组成?根据画面划分层
8、次。(三幅)2为第一幅画命名:旅游路线图。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游兴之豪创造了条件。 “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旅途漫长、行程艰辛,顶风冒雪,由远而近,快速行进,归返自然,纵情登山。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4为第二幅画命名:登临泰山图。5划出登山的时间及自山麓至山顶的途径。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点明节令,为下文作铺垫。登山路线: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6请用一个字概括途中景象特点,并说明是如何在文中体现的?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46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