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6

类型(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6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 部编版必修上册.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2620
  • 上传时间:2025-10-27
  • 格式:PPT
  • 页数:56
  • 大小:200.9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6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 部编版必修上册 广西 专版 2023 2024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单元 学习 任务 课件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资源描述:

    1、单元学习任务议论要有针对性 对于议论文而言,如果你的观点没有现实的针对性,也就失去了生命力,那么你的文采与素材,你的联想与激情,也都没有意义与光彩了;如果你的议论没有针对性,纵使你的观点如何正确与鲜明,也就没有了说服力;如果你的论据没有针对性,你的论证就软弱无力,你的观点如空中楼阁 1.针对现实问题发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篇好的议论文总是有其现实针对性。针对现实问题发声,针砭时弊、痛斥丑陋、路见不平、振臂一呼、为大义公道摇旗呐喊、为国家命运出谋划策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也。学生虽身在学校,也要心系天下,要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和敏感,从身边的小事

    2、发现问题、提炼话题、深入探讨。如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 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如鲁迅拿来主义中的文字: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部

    3、分的立论十分明确,即针对反动政府的“送去主义”和“送来”的危害这一现实,发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号召,主张实行拿来主义。2.针对问题深挖根源 发议论要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透彻研讨,还要熟谙攻破论述的难点,挖掘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文化源流、道德、人性、信仰、法律等。只有辨明根本,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文章分析问题停留在就事论事、证明推导的层面,论述就不痛不痒,缺乏切中时弊的痛快和当头棒喝的警醒。如习作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中的文字:从春秋和秦汉中走来的祖先们,千年前便是这样的呼喊;我们身后,一代代黄土地上的黄皮肤,还要在这样的呼喊中走下去。于是,老腔

    4、以其最真挚浓烈的情感,唤回了我们几要丢失的生命成色农业的、土地的成色。在久久的震撼中,我们的人生得以丰富完整,我们将自己投入大历史观的川流中,觅得内心的声音。作者认为老腔令人震撼,不仅在于它散发着自然的原始野性,蕴藉着关中的文化气韵,更在于它传承了历史的血脉与民族性格。论述逐层深入,说理透彻,见解不凡。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由结果到原因、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由自身到家国的推演过程,也就是深入分析。所以,在议论文构思阶段,要多问几个“为什么”。3.针对观点展开论证 为了使论证与观点密切结合,写作时可有意识地将论据和观点的关键词对应。在论青年精神这篇文章里,作者这样阐述“青年精神”的意义:青年精

    5、神,使得青年懂得为己之时代的国家作贡献,是辛亥革命中不惧牺牲之青年精神,奏起推翻专制统治的号角;是新文化运动中敢于批判之青年精神,发出厘清传统文化之火光;是抗日战争中捍卫中华尊严之青年精神,使得江南塞北的青年不做亡国奴,坚持抗战到底 作者紧扣观点中的“己之时代”和“作贡献”,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三个论据加以证明,分别抓住三个时代青年精神的特点“不惧牺牲”“敢于批判”和“捍卫中华尊严”,进行逐一对应的论述,使得论证有针对性,集中而锐利。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

    6、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

    7、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

    8、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九月二十五日(选自鲁迅全集,有改动)点评:文章一开头就列举了三种事实,且这些事实都见于“公开的文字”,表示言之有据,事实确凿,然后很自然地引出该文批驳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但作者当即指出,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确切的,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明明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这种通过反驳论敌的论据来反驳论敌的论点的方法,使文章在从容不迫的气度中,蕴含着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在批驳了论敌的论点之后,作者深沉的目光由近及远地转向了我们民族古老的历史。这样,作者的思绪就在追溯历史长河的源流之后,又回到了现实,明确指 出:“说中国人失掉了

    9、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文章的结尾提出了判断自信力有无的正确标准:“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纵观全文,文章先破后立,破得有力,立得牢固,驳论与立论相结合,互相映衬。驳论以事实为依据,内含逻辑推理,极其雄辩;立论则直抒胸臆,充满激情;排比句式的运用,更增添了文章的气势;议论与抒情水乳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郑重地向同学推荐中国精神读本。这本书精选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其中既有林则徐的赴戍

    10、登程口占示家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孙中山的国事遗嘱、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也有林觉民的与妻书、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多数同学纷纷表示要认真阅读,但也有同学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分为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材料部分通过老师推荐的中国精神读本,展现了不同

    11、时期的伟人代表及他们的“中国精神”。除了材料中给出的这些,学生还可以拓展思维,补充“中国精神”的内涵,比如“工匠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通过思考,学生会对“中国精神”的内涵有初步的了解。材料部分还给出了某些同学的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要求部分是“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 应那些同学的质疑”,这就相当于告诉学生,要肯定“中国精神”,即使在当代,中国精神也不过时。学生要论述“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不能笼统地说;要阐明为何、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参考立意:(1)

    12、“中国精神”永不过时;(2)继承并发扬“中国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3)有一种力量,叫“中国精神”;(4)弘扬“中国精神”,托起复兴之梦。群 文 阅 读读书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书与人的随想 梁 衡 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们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

    13、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思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

    14、刚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来世。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 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中,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便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

    15、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研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总结了做人的经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那就只能像一只不停刨洞 的土拨鼠,穷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

    16、,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必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将其身早已置之度外。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

    17、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以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

    18、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

    19、得历史的承认。无论马、恩、毛、邓,还是李、杜、韩、柳,功在当世之德,更在传世之文,他们有思想的大发现大发明。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书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选自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15年11月2日,有改动)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

    20、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不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有学者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 觉其文章

    21、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 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

    22、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

    23、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 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3期,有改动)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刘 超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于今,朱自清依然声名显赫,浦江清却已知者不多。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后,因有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

    24、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那里,浦江清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人谈笑自如。这位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那些年,北院9号的那盏灯,总是与14号的灯光隐然呼应,每每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歇。这正好就为那些暗夜往返的野兔、野猫和飞禽照亮了道路。它同时照亮的还有灯的主人那特别的成

    25、才之路: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此文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

    26、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那一阵,“清华双清”这两个著名的小个子,与修伟潇洒的“清华三孙”金龙荪(金岳霖)、陈岱孙、叶企孙相映成趣,各擅胜场。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汇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留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

    27、阔别多年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钅宏、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王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学问越做越深湛,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枯瘦。至1957年,浦江

    28、清也遽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佳话。(选自读者2009年第11期,有删改)卖 书 宗 璞 几年前写过一篇短文恨书,恨了若干年,结果是卖掉。这话说说容易,真到做出也颇费周折。卖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空间。因为侍奉老父,多年随居燕园,房子总算不小,但大部分为书所占。四壁图书固然可爱,到了四壁容不下,横七竖八向房中伸出,书墙层叠,挡住去路时,则不免闷气。而且新书源源不绝,往往信手一塞,混入历史之中,再难寻觅。有一天忽然悟出,要有搁新书的地方,先得处理旧书。其实处理零散的旧书,早在不断进行。现在的目标,是成套的大书。以为若卖了,既可腾出地盘,又可贴补家用,何乐而不为?依外子仲

    29、的意见,要请出的首先是“丛书集成”,而我认为这部书包罗万象,很有用;且因他曾险些错卖了几本,受我责备,不免有衔恨的嫌疑,不能卖。又讨论了百衲本的“二十四史”,因为放那书柜之处正好放饭桌。但这书恰是父亲心爱之物,虽然他现在视力极弱,不能再读,却愿留着。我们笑说这书有大后台,更不能卖。仲屡次败北后,目光转向全唐文。全唐文有一千卷,占据了全家最大书柜的最上一层。若 要取阅,须得搬椅子,上椅子,开柜门,翻动叠压着的卷册,好不费事。作为唯一读者的仲屡次呼吁卖掉它,说是北大图书馆对许多书实行开架,查阅方便多了。这书无损污,无缺册。我心中暗自盘算一定卖得好价钱,够贴补几个月。经过讨论协商,顺利取得一致意见。

    30、书店很快来人估看,出价一千元。这部书究竟价值几何,实在心中无数。可这也太少了!因向图书馆馆长请教。过几天馆长先生打电话来说,全唐文已有新版,这种线装书查阅不便,经过调查,价钱也就是这样了。书店来取书的这天,一千卷全唐文堆放在客厅地下等待捆扎,这时我拿起一本翻阅,只见纸色洁白,字大悦目。我随手翻到一篇讲音乐的文章:“烈与悲者角之声,欢与壮者鼓之声;烈与悲似火,欢与壮似勇。”心想这形容很好,只是久不见悲壮的艺术了。我又想知道这书的由来,特地找出第一卷,读到嘉庆皇帝的序文:“天地大文,日月山川,万古昭著者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经世载道,立言牖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大矣哉!”又知嘉庆十二年,

    31、皇帝得内府旧藏唐文缮本一百六十册,认为体例未协,选择不精,命儒臣重加厘定,于十九年编成。古代开国皇帝大都从马上得天下,也知道以后不能从马上治之,都要演习斯文,不敢轻渎知识的作用。我极厌烦近来流行的宫廷热,这时却对皇帝生出几分敬意。书店的人见我把玩不舍,安慰道,这价钱也就差不多。以前官宦人家讲究排场,都得有几部老书装门面,价钱自然上去。现在不讲这门面了,过几年说不定只能当废纸卖了。为了避免一部大书变为废纸,遂请他们立刻拿走。还附带消灭了两套最惹人厌的皇清经解。皇清经解中夹有父亲当年写的纸签,倒是珍贵之物,我小心地把纸签依次序取下,放在一个信封内。可是一转眼,信封又不知放到何处去了。虽然得了一大块

    32、地盘,许多旧英文书得以舒展,心中仍觉不安,似乎卖书总不是读书人的本分事。及至读到书太多了这篇文章,不觉精神大振。吕叔湘先生在文中介绍了一篇英国散文毁书,那作者因书太多无法处理,用麻袋装了大批初版诗集,午夜沉之于泰晤士河。书既然可毁,卖又何妨!比起毁书,卖书要强多了。若是得半夜里鬼鬼祟祟跑到昆明湖去摆脱这些书,我们这些庸人怕只能老老实实缩在墙角,永世也不得出来了。最近在一次会上得见吕先生,因说及受到的启发。吕先生笑说:“那文章有点讽刺意味,不是说毁去的是初版诗集嘛!”可不是!初版诗集的意思是说那些不必再版,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无病呻吟,也许它们本不应得到出版的机会。对大家无用的书可毁,对一家无用的书可卖,自是天经地义。至于卖不出好价钱,也不是我管得了的。如此想过,心安理得。整理了两天书,自觉辛苦,等疲劳去后,大概又要打新主意。那时可能真是迫于生计,不只为图地盘了。(选自宗璞散文精选,有删改)【阅读思考】当今时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以上选文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提示:本题重在引导学生结合选文体会读书的意义。书与人的随想一文中,作者阐述了读书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阅历与读书指出,读书能增加人的阅历;在图书馆过夜的人揭示了读书与成功的关系;卖书一文表达了作者对图书的热爱。结合这些内容,再联系当下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6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 部编版必修上册.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62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专题8 语言文字运用 第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ppt(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专题8 语言文字运用 第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ppt
  •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抢分练1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文言小题课件.ppt(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抢分练1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文言小题课件.ppt
  •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4 散文阅读 突破练15 随笔类散文的特点及设题角度课件.ppt(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4 散文阅读 突破练15 随笔类散文的特点及设题角度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6部分 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 复习任务群10 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 练案86 “文化生活”活动单元命题视角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6部分 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 复习任务群10 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 练案86 “文化生活”活动单元命题视角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8 分析句式效果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8 分析句式效果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2 分析标点符号作用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2 分析标点符号作用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0 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与修改(一)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0 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与修改(一)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特殊任务2 语言运用的潜在创新点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特殊任务2 语言运用的潜在创新点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任务8 语句仿写与扩展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任务8 语句仿写与扩展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6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56 鉴赏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6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56 鉴赏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46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其推断方法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46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其推断方法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练案41 复合文本对比参照阅读的新形式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练案41 复合文本对比参照阅读的新形式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练案39 赏析戏剧语言的表达艺术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练案39 赏析戏剧语言的表达艺术课件.ppt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