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7

类型安徽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14884
  • 上传时间:2025-11-15
  • 格式:PPT
  • 页数:37
  • 大小:396.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安徽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安徽省 201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论述 文本 阅读
    资源描述:

    1、所谓“一般论述类文章”,是指一些以论述观点、阐明主张、表达看法等为主的说理文。一般论述类文章所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常见的有论文、杂文、评论等。安徽高考中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题型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题量为3个。在知识点考查上,理解词句含义、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重点。考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在论述类阅读中主要指:1.新词语、新概念。2.代词或指代性的词语。3.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特定的表达作用。【例1】(2010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

    2、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

    3、善的中国文化。设题: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4、的含义。文中说:“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故D项错。理解重要概念类题型答题指要设问模式:下列对于“XX”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最恰当、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表述,不符合“XX”特征的一项是?解题思路:先要确定概念所在的位置。然后确定信息区间(以一段为多)。再在上下文中寻找对这个词的解释。考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句子包括:1.含意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2.表现主题思想或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3.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4.中心句、

    5、总结句、过渡句。5.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长句子)。6.难理解的比喻句(从喻体找本体)。【例2】(2011贵州兴仁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铁元素有新用途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

    6、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7、设题: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B.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C.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D.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C 解析:A项第二个分句所谈超出了画线句的内容;B项“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与画线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含意并不相同,联系第一段所说“减缓

    8、全球变暖的速度”来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可能是负增长;D项中一个“并”字,把二氧化碳从温室气体中排除出去,显然错误。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类题型答题指要设问模式:下列对于XX句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最恰当、不正确)的一项是?解题思路:1.审准题干,明确题目的指向。2.找到句子的位置,选定句子的“管辖”范围。3.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考点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的信息一般包括: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2.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3.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4.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5.把握表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提示语境特

    9、征的提示语或标志词。6.2.把握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7.3.从理解基本概念中辨别和筛选信息。8.4.从文章的重要句子中提取信息。9.5.从文章提供的材料中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例3】(2010新课标)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

    10、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

    11、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

    12、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设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13、B.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C.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D.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中说“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并不是对其代表性的否定,而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确实有超过传世碑版的书法,只不过不为人所知罢了。C项显然曲解文意了。筛选信息题答

    14、题指要设问模式: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或错误)的是?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解题思路:先通读题目中的选项,明确要筛选的是什么内容,由于这些选项没有内在联系,每一项都是一个指向,因此,根据选项就可以找到筛选的部分了。找信息,整合信息。考点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2.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3.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4.【例4】(2010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

    15、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

    16、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是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科学家做过这

    17、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成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

    18、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设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B.B.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消弱。C.C.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D.D.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

    19、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正常。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A项是从整体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B、C、D三项分别从文章逐步归纳内容要点,对照原文,BC两项概述正确,D项理解错误。D项“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是两个不同的原因。考点五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1.分析文章的标题。2.2.弄清文章的主旨。3.3.联系文章的背景。4.4.抓住文章的材料。5.【例5】(2010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

    20、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化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

    21、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这

    22、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设题: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B.城市蔓延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23、。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依据文章内容,ABC三项的表述都正确体现了作者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观点态度,D项表述不符合作者的看法,从末段看,应指美国的大洛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一、论述类阅读解题一般步骤1.关注题目(题目往往是论述范围或是论点)。2.2.标出自然段数。3.3.抓关键语句,作简要勾画。善于抓住四种关键语句4.直接宣布新发现、新假想、新推测、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新概念的词语或句子。5.阐述或说明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或操作过程的句子。6.对上述内容进行肯

    24、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7.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总结句)、结论句、因果句、转折句、含有代词的指代句子。具体如:(1)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2)副词:同时、另外、还、也、更等。(3)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等。(4)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等。(5)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等。(6)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等。二、论述类试题常见陷阱1.无中生有即题目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出现一个似是而非的

    25、推断,或者出现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任何一处找到相关依据。2.2.混淆范围命题者经常故意删掉原句的有关部分,使选项与原文对应句相比,或扩大了表达的范围,或扭曲了意义内涵。3.3.夸大其词这种设题,或在范围上将原文的部分变为全部,或在程度上将原文轻的变为重的。4.4.正反混淆这种设题,常把文中的语句进行改换,而把其中的信息关联说反,使正反混淆。5.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在表述语句时故意把因果进行颠倒,或者强加因果,而句子原本没有这种逻辑关联。6.以偏概全 故意缺漏某一方面的内容,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7.张冠李戴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

    26、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8.由或然推出必然这种错误,原文用了“可能”“可以”“能够”“也许”等词语,而推断中常常用了“必定”“必将”“一定”“定然”“定要”等词语,因而造成了错误。9.由未然推出已然也就是原文中表达事物的可能性,在选项中当成了现实性来表述;原文中的预测,在选择项中却当成了事实。【例6】(2010重庆高考)(原文见考点五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设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B.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C.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D.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C 解析:A中的错误点是“差别将趋于消失”,从文本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永远存在,不可能完全消失。B中的“铲除弊端”的表述在文本中没有根据,属无中生有。按情理来说,不可能存在着一个铲除了所有弊端的中心化城市。D中的“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在文本中没有依据,文本中只提到“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而这不能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安徽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488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