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 复活(节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复活节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0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复活 节选 作业 解析 新人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复活(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_弄出一个_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以理念支撑为主,而一旦结构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
2、得天机,_。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_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独具匠心骇人听闻恍然大悟路人皆知B独具匠心惊世骇俗恍然大悟人所共知C别出心裁惊世骇俗茅塞顿开人所共知D别出心裁骇人听闻茅塞顿开路人皆知解析: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
3、的办法与众不同。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此处关乎写作,与“听”无关。不合语境。惊世骇俗:使一般人感到惊骇。茅塞顿开: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与上文“仿佛悟得天机”相呼应,符合语境。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贬义词。不合语境。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一旦结构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B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以理念支撑为主,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C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
4、和行为D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只有结构形成,才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要”和“以为主”杂糅,二是关联词“一旦”位置不当。A项只改正了杂糅的错误,B项只改正了关联词位置不当的错误,D项关联词不当,“只有才”的表述不合逻辑。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A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和毁灭 B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C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或者毁灭 D人就将遭遇毁灭,乃至深层的痛苦解析:“深层的痛苦”和“毁灭”应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或取舍关系,且“毁灭”程度更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
5、,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福克纳、鲁尔弗、川端康成、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如果
6、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说她的父亲“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69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1轮)江苏专版课件:第5章第7节 小说阅读.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