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A卷_北师大版 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A卷_北师大版 含答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单元测试 第三 单元 北师大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3单元过关检测卷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60分钟100分)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
2、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读一读,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8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
3、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qq)折(zh sh)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roro)着它的起点。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nxun)染,不用墨(mm)线勾勒(lil)的中国画那样。3中国结带着东方的神(shngshn)韵(yuyn),渗(shnsn)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
4、庆。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mn z jin r b fru mi yn j b l b q din y xin z yn f三、按要求写词语。(4分)1写近义词。围绕()美丽()明朗()憧憬()2写反义词。洒脱()亲热()静寂()清鲜()四、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4分)它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五、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1卖东西的有老人,也有妇女。(扩句)_2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缩句)_六、填一填。(11分)1语言是_,行动才是_;决心是_,实干才是_。2独在异乡_,_倍思亲。3它带着
5、东方的_,渗透了_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_。4蒙汉情深_,_话斜阳!七、快乐阅读。(27分)(一)祖国“祖国”这个名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对它的理解和感受却一直很模糊、很抽象。去年暑假,我随爸爸赴澳大利亚旅游。十多天里,通过与澳洲华人的接触,我对“祖国”有了一些感受。爸爸有个朋友,十多年前只身赴澳留学。他经过努力,现在已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十分富裕。但是,在交谈中,他不止一次对我们说:“再过几年,我一定回国,不仅要看看父母,看看朋友,更要看看那日新月异的祖国。”我们每到一地,当地的华人都向我们打听国内的情况。他们都感慨地说:“这几年国内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有机会我一定回国,报效祖国!”有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4课 司马光初读感知课件 新人教版 (2).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