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论述类指导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高考 论述 指导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选择题解题技巧1偷换概念,混淆程度。故意增删表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凡、所有、都、全、几乎、主要、更加、特别”(08北京,14)A.“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解释:原文“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有效方法”,而不是唯一有效方法。(08江西,6)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解释:“都是”错,原文中是“做后一种梦的往往是第一流的科学家”。2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以一般替代个别,以全局替代局部。2010广州一模1题B项由于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
2、的存在物,因此所有存在物的法律必然是不断变化的,而非固定不变的。解释:原文“由于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的存在物,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3张冠李戴。在解释概念或转换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2009 广州一模1题B项 谈论境与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生于象”,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解释:原文中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定“境生于象”这一点。4曲解原意.对原文意思进行推演,出现不合原意的说法和结论。2007年广东高考创新与想象1题B项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原文: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5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意,是凭空捏造的。(08全国二,6)A明
3、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解释: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并无“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等信息。6.混淆偶然必然、已然未然。即把可能偶然说成必然,把必然说成偶然。把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08全国一,6)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解释:原文“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 周髀算经说”,并非肯定。(08湖北,8)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解释:“必然”太过武断7.倒置错位。包含因果倒置、主次倒置、前后倒置、条件与结果倒置、方法与目的倒置等等。
4、(08全国二,5)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解释:因果倒置,原文显示“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后才使“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2007年广东高考创新与想象D 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解释:主次倒置,根据原文,应该是“主要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形象性思维的辅助”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相对应文句: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问题实质是:“一律叫做”
5、是不是“都称为”?判定:理解符合原文意思。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相对应文句: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问题实质是:“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是不是意味着“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判定: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为答案。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
6、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相对应文句: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问题实质是:“篆隶繁杂,使用时间不如真书长”是不是表明“真书使用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是不繁杂?判定: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阅读题要求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主观题解题原则:清晰其途,丰腴其实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转化信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连缀要
7、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文本要点无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专家观点 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主观题(1)审:审清题干,锁定区域审:审清题干,锁定区域举例:创新与想象第3题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答题区域:第二段和第四段前半部分答:不重复。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巧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2分)第四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8、。(2分)2、理:理清要点,概括重组(1)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举例:创新与想象第3题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用摘句法和合并法概括第二段的信息:艺术创作具有科学品格。艺术的表达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的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额规律,即科学问题。答: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巧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2分)用提炼法概括第四段信息原文: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
9、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关、具体的社会分工上。答案:第四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
10、而有科学性。(2分)(3)述:对应问点,准确表述调整表述角度示例比较:P216 第4题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怎样形成的?答:可以借助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而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符合问题的要求)对比:中国古诗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暗示作用,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回答的是“意象的形成靠什么”)对应问点07广东高考15题 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样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查对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和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思考:答题区域在哪,题目有多少个问,表述角度是什么答案:(1)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